首頁 -> 港澳 ->社會

回首百年歷史,武漢的近代化,晚清重臣張之洞功不可沒

分享到:
2021-02-19 17:40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又是一年春來到。回憶去年此時,武漢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這座城市通過果斷的“封城”,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贏得了時間和機會。彼時,“武漢加油”成為最振奮人心的口號。

  當時,網絡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加油”二字與被譽為“武漢城市之父”的張之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張之洞的父親張锳當年在貴州安龍當知府時,經常在夜裏派差役在全城巡邏。遇到有讀書人挑燈夜讀時,便將讀書人的燈盞加滿油,於是有了“加油”說法。雖然並沒有明確的史料支撐,但“加油”源於張之洞父親的說法在去年春節的盛行,表達了人們對於武漢的衷心祝福。

  如今的武漢,早已恢復了她此前的活力。回首百年前的歷史就會發現,這座城市的近代化,晚清重臣張之洞功不可沒。很多人知道,張之洞在武漢創辦了許多新式學堂、軍用工廠以及官辦民用工廠。其實,他還制定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推動湖北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等諸多民營工業的發展,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視。

張之洞(1837-1909)

  需要指出的是,開始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的洋務運動,是晚清洋務派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危局的自救運動,它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諸多積極變化,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標誌著歷時三十余年的洋務運動也宣告失敗。但是,洋務運動並沒有中斷,相反,中國的多個中心城市開啟了興辦民營工業救國救亡的“再運動”。武漢正是得益於這股熱潮,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成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

  1889年,張之洞從兩廣總督轉任湖廣總督,開啟了長達18年的主政湖廣的新歷程。此時的張之洞,在經歷了中法戰爭的洗禮、兩廣總督時對新式工業的嘗試以及洋務運動的失敗後,對於如何發展民族工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而在武漢,隨著民營資本的興起,又為他大展拳腳提供了條件。天時地利等諸多方面結合在一起,張之洞與武漢,在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漢冶萍煤鐵礦廠礦股票

  新式工廠設備從廣州運至武漢

  如果不是光緒七年(1881),四十五歲的張之洞受命為山西巡撫,他在京師的“清流黨”生涯會持續更長時間,但或許他的人生不會如此精彩。

  所謂清流黨,並無實際組織,他們是當時朝廷中因談論時政而頗有名望的士大夫的松散聯合。同治光緒時期,清廷為顯示“中興”氣象,朝廷周圍有一群敢於犯顏的直諫者。值得玩味的是,此時正值洋務運動的鼎盛期,慈喜太後既要借重奕、李鴻章等人施行“洋務”,又擔心權勢旁落,她就利用清流黨人,以牽制炙手可熱的洋務大臣。

  在山西,張之洞采取了整頓吏治、清理財政以及戒煙禁毒等措施,但仍然無法革除弊端。他隱隱察覺到依靠以往的聖賢之書,無法帶來期待的效果。恰好,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一直在山西推廣西方科技知識,張之洞與李提摩太有了深入的接觸後,逐漸對“西技”、“西藝”有了認識,這正是張之洞從清流派轉向洋務派的契機。

  正當他在山西意欲大展拳腳之時,中法戰爭一觸即發。光緒十年(1884),清廷任命張之洞為兩廣總督,主持對法戰務。到任後,張之洞采取了一系列開明措施,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在戰爭中,張之洞直接目睹外部世界的變化,直接加速了他轉向洋務派的進程。

  在兩廣總督任上,張之洞首先著手開辦與國防、軍事相關的事業,其中槍炮廠是重中之重。光緒十二年(1886),他在廣州城北創建槍彈廠。第二年七月,他又籌建槍炮廠,選定廣州西北四十裏的石門作為廠址,還向德國訂購制作克虜伯炮的機器,因為一直在籌備所需的款項,直到光緒十五年(1889)七月,張之洞才正式上奏,報告籌建槍炮廠情形。

  不過,僅僅幾天後,張之洞便被調任湖廣總督,向德訂購的制造槍炮的機器則直接移運至湖北,不久便建成湖北槍炮廠。

  在廣州時,作為軍工廠的配套工程,張之洞還於光緒十三年開設廣東水陸師學堂,按照北洋水師堂和福州船政學堂的章程,聘請外國教習,傳授各門課程。兩年後,張之洞又增設礦學、化學、電學、植物學等科目,每科招生三十名,為當時的兩廣地區培養軍事、洋務人才。

  從在廣東的這些舉措可以看出,張之洞已經完全褪去了清流黨人“援引經旨,侃侃諤諤”的印跡,而正式走上“求強”“求富”的“洋務”之途。同時也能看到,他在武漢制定的一系列產業發展政策,在廣州早有雛形。

  甲午戰爭後鼓勵民間工商業

  從1889年開始,張之洞開啟了長達18年的湖廣總督生涯。這段時間也是“洋務運動”末期到清末新政的時期,張之洞顯然是感受到了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變化。從兩廣總督轉任湖廣總督後,他除立即著手建設軍用的槍炮廠、制鐵所等工廠外,還籌建了民用的織布局(1890年成立)和紡紗局(1894年成立)。

  關於織布局還有一段小故事。李鴻章早在光緒八年(1882)便在上海創建了織布局,而且奏請“十年以內只準華商附股搭辦,不準另行設局”,也就是取得紡織專利權。張之洞在廣州時,也打算發展民族機器紡織業。為了避免糾紛,張之洞特意致電李鴻章,說明廣東創辦織布局只是供給廣東市場,不會侵犯上海的利益,李鴻章也同意了張之洞的想法。當時,張之洞將布樣及國產棉花樣本寄給駐英公使劉瑞芬,請他在英試織,並訂購機器。光緒十六年(1890),這批織機從英國運抵廣東,此時張之洞已經在湖北,他與繼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商議後,將這批織機轉運至湖北,建成了湖北織布官局。

  張之洞建設民用產業的意圖十分明確,就是以求富為目的,填補軍用工廠的巨額耗費。在此之前,洋務運動期間的張之洞,並沒有對民用產業表現出十分積極的姿態,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對洋務派官員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此前三十年以軍用為中心的洋務運動成果付之東流。

  1895年張之洞向朝廷上奏《籲請修備儲才折》,其中對產業政策方面的轉變最為引人關註,他在“速講商務”中提出:“中國上下之勢太隔,士大夫於商務尤不考究,但有征商之政,而少護商之法”,這個重商的認識與此後不久形成“日後中國豈能以兵存,仍是以商存耳”的思想,體現了張之洞對培育近代新式商人、發展新式商業的突破。

  這種突破也使得張之洞在湖北省內著手獎勵開設工廠、振興地方農業和手工業等,再經庚子年義和團事件和清末新政,他在湖北省內建設了一套較為具有完整體系的產業政策。

  張之洞在1901年五六月間,和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了洋洋三萬字的《江楚會奏變法三折》,系統地勾繪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新政藍圖。第一折主要是文化和人才培養,包括“設立文武學堂”“酌改文科”“停罷武科”“獎勵遊學”四項。第二折主要涉及內政整頓,包括官吏選任方法改革;解散各省駐防八旗,鼓勵旗人學習士農工商兵各業等。第三折涉及軍事、經濟的改革。經濟方面主要包括振興農業、手工業,開發礦山、勸設工廠,並制定了“礦律”“路律”“商律”等政策,提出了“行銀元,取印花稅,擴郵政”的構想。

  張之洞上這三折的直接原因就是甲午戰敗和庚子戰敗之後,中國被迫支付巨額的外債和賠款所需。為了支付這些費用,當時湖北省的鹽課、貨厘、江漢關稅以及宜昌關稅等被用於支付“俄法借款”,田賦、鹽厘、煙酒糖稅等用於賠付“庚子賠款”。沈重的賠付金額導致此前地方督撫失去了關稅和厘金的收入,無力推進洋務運動,地方財政極為窘迫。張之洞感慨:“若百事俱廢,專湊賠款,將興學練兵,農工商務,一切養民治民衛民之自強要政,概行擱置不辦,則民心日渙,士氣日離,國勢日微,外侮日甚,內亂將作,大局亦必難支。”

  面對嚴峻的現實,如何重新構建支撐中國社會的生產基礎,就必須進行產業政策的調整。張之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今日中國救貧之計,惟有振興農工商實業,勸導民間仿用機器制造,以外塞漏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註),內開民智,尚是一線生機。”正是對“一線生機”的堅持,張之洞面對巨大的外部壓力,在湖北推行了中國經濟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再運動”內生性產業發展。

 [1] [2] [下一页]

視頻

更 多
伊朗總統遇難 事故還是與謀殺有關?
美國號稱是“民主國家” 為什麼不要“Beautiful Skyline”
在香港寫詩很難?文學大師課在這里開講
香港與新疆之間居然有這麽密切的聯繫
巴黎奧運會臨近 中國代表團運動員準備好了嗎?
壓軸好戲搶包山結果揭曉!“包山王”“包山后”是他們!
今年飄色太精彩!火爆全城的“何太”驚喜現身 扮葉劉淑儀的小演員直呼“她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