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高松傑:財政預算倡量入為出 發展科技投資未來

分享到:
2024-01-08 10:0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特區政府上月就下年度《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並將於下月28日發表,現正馬不停蹄舉行《財政預算案》諮詢會聽取市民意見,合共見了近200位市民和高中生,覆蓋不同年紀、不同階層和不同背景的市民和年輕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過去幾年政府開支大幅增長,未來公共財政面對壓力,政府在開支方面將不能避免地需要整固,要更謹慎管控,又說不能抹殺明年繼續出現財政赤字的機會。近日他也發表網誌指本港經過數年疫情,政府動用了大量資源抗疫防疫之外,公共開支同時急速增長,現時政府的開支必須進入整固期,指自己有決心對公共財政進行整固、節流開源,逐步把政府收支回復平衡。

政府將於2月28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首先,筆者認為我們正處於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吸引企業、匯聚人才的階段,我非常認同特區政府指受多種因素影響,本港疫後復常的力度較預期慢,拉動經濟的三頭馬車,包括出口、投資及消費的表現較預期遜色,特區政府應“睇餸食飯”,量入為出,絕不不可無了期增加開支,在此,筆者有幾項意見。

一. 扶貧助弱的措施必不可減;

二. 除清晰制定節流方案外,非常時期帶頭做榜樣,倡政治委任高官減薪幫輕庫房、其他公務員凍薪一年待回復至收支平衡;

三. 停止再派消費券,因消費券刺激本地消費已沒太大效果,可考慮精準扶貧向有需要家庭或人士派發;

四.  取消因疫情推出的臨時措施,如“還息不還本”的百分百擔保計劃等,甚至檢視及減少一些現行計劃的資助;

五. 除節流,政府可按項目考慮以不同融資方式,包括公私營合作、發債等方式減少支出,而無須一次過消耗大量儲備,另外必須招闊收入,如:新稅項、擴闊稅基,筆者非常認同司長提出有一些公共服務的收費,長期未有調整;一些在用者自付原則下提供的服務,收入遠遠未及收回成本等,我讚成除了有經濟需要的人士外必須要作出調整。賣地收入不如理想會否開拓其他範疇?如“投資移民計劃”,施政報告提出在香港投資3000萬元,不包括房地產,但因人口老化問題,如來港就讀書,如高中或大學,可否放寬至住它?

六. 投資末來,大力推動香港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並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在各新興資業投資投放,把香港經濟的“蛋糕”做大,讓增長的動能更具韌性,受惠的社會階層才能更廣泛。特別是積極有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鞏固和提升香港“八大中心”的發展,並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包括善用香港優勢,和大灣區城市共同合作加快培育有優勢的新產業,尤其創科,包括引進重點企業、吸引相關的人才,並持續投放資源支持研發,以及把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更加重視深港合作,借助深圳各方面資源發展香港新產業,以筆者從事自媒產業為例,《施政報告》宣布在中小企方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會成立跨部門“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推行政策協助香港中小企拓展內地電商業務,包括在電商平台舉辦“香港購物節”,拓展電商行業,筆者希望相關政策能得釗財政預算的支持;

七. 保持香港旅遊業的投放,倡設立講好香港故事基金,讓更多機構參與一起講好香港故事,搞旺香港經濟,繼續對香港夜繽紛等推廣投放,與新一屆區議會加強合作推動小區特色,打造小區經濟。2025年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15屆全國運動會,以及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至少可舉辦8個體育賽事及4至5個群眾賽事,筆者預測將會帶來大量旅客,建議港府投放資料做好宣傳和接待;

八. 青年發展,支持合資料青年參加認識國家航天事業,國家宣布正式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選拔載荷專家,將會有首位港產太空人誕生。對培育人才對香港構建航天科技的產業十分重要,建議政府推廣和資助青年組團去內地認識國家航天事業;

九. 第七屆區議會區議員宣誓就任,揭開香港基層治理的民主新篇章,區議員努力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工作,為推動地區發展,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而努力,財政預算案算預留資源支持;

十. 維護國家安全是特區必須履行的憲制責任,23條立法本年要“按時完成”,財政預算案算要支持政府開展23條立法的準備工作,今年完成立法與《香港國安法》連結起來,構建有效的國安法律系統,以完善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以上是筆者的建設,社會需求無限但資源卻是有限的,當領導人剛發表的新春賀詞也稱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實現經濟行穩致遠。所以筆者認識在特區政府在努力推動逐步回復收支平衡的時間,採用推動香港順勢而上、穩步前行們策略是合理的,呼籲市民大衆能夠體諒和理解,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冀各界以大局為重,一定要以大局為重,不要計較“小我”利益,要以國家和香港“大我”為重要考慮,團結一致建設更美好香港。

(本文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陽江市政協委員、河南省青聯港區常委 高松傑)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