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特稿:“特朗普衝擊”到來 歐洲重新轉向中國?

分享到:
2024-04-18 09:0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17日電 題:“特朗普衝擊”到來 歐洲重新轉向中國?

作者王少喆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句話在國際關係中似是經久不變的道理。近期,隨著特朗普贏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可能性持續高漲,有觀點認為歐洲正在重新轉向中國,平衡“特朗普旋風2.0”帶來的衝擊。但分析指,這種觀點失之片面。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作為“歐洲轉向中國”觀點的一個例證,外界觀察到,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了一個龐大的代表團訪華,其中包括三個部長,以及德國經濟界的眾多頭面人物,包括西門子、寶馬、奔馳等大企業的負責人。可以說,朔爾茨幾乎帶來了他的整個“經濟班底”,來“重建”與中國的關係。

此前,朔爾茨領導下的德國新政府基本上響應了拜登對中國的定位,將中國視為長期競爭對手,並聲稱要減少對所謂“中國風險”的暴露。此前幾個月,歐洲更是發起對中國新能源車、光伏、風力渦輪機等產品的調查,遏制中國產品進入歐洲。而隨著朔爾茨訪華,是否預示這一切都在一夜間就因“特朗普旋風”改變了?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江時學告訴香港中通社,這顯然不是。他表示,美歐“跨大西洋關係”,是建立在兩者緊密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聯繫上的,其牢固程度遠遠超過中歐關係。美歐關係或許會因一些政治事件“顛簸”,但絕不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此前曾經大力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堅持對歐洲、日本等盟友揮舞“貿易大棒”。在其任期內,美歐關係曾經發生了明顯的倒退。不過,江時學認為,即使美歐關係再差,也不可能糟糕到中美關係目前的程度。

不難觀察到,目前,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之所以與中國改善關係,主要還是出於經濟考慮。德國經濟受到俄烏衝突等多重因素的拖累,復甦乏力,德國甚至被安上了“歐洲病夫”的稱號。所以,為了盡快實現經濟復甦,對德國而言,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自然是不可或缺。曾有研究顯示,如果中德經濟突然“脫鉤”,德國經濟將萎縮5%,這顯然是朔爾茨政府不能接受的。

儘管中國與歐洲之間存在工業產品等方面的競爭,去年因為中國製造“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對歐洲出口增加較大,甚至引起了歐盟方面的恐慌和抵制,但這並不成為兩國在政治上對立的必然理由。

江時學表示,在全球化時代,經濟上的競爭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放平心態。隨著中國經濟向高端領域提升,與歐洲國家產生一些競爭是難免的,但二者還是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雙贏。舉例來說,美國、日本都與歐洲存在著經濟上的競爭,它們產業的重合度遠比中歐之間更大,可這並沒有讓它們陷入你死我活的對立中。

同時,正如德國在內的歐洲企業深耕中國大市場,在中國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中國也可嘗試在歐洲推進“本地化”戰略,在當地擴大投資和創造就業,實現中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交融局面。

對於中歐關係的未來走向,江時學表示看好。“中歐在新冠疫情之後,本來就有著加強合作、共同實現經濟復甦的需求,已有的一些不和諧,不應成為阻礙。歸根結底,兩者的相互需求,會促使中歐關係持續向好。”(完)

【編輯:纪东】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