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故事|藝術村的前身竟是115年前的屠宰場?

分享到:
2024-01-14 09: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14日電  中環大館、北角油街、南豐紗廠……香港有不少別具特色的藝術街區,是遊客打卡、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不過你知道嗎這些如今的“小清新”打卡地竟是由曾經的監獄、工廠甚至是屠宰場改建而來的。

【延伸閱讀】

年度盤點|17段故事 訴說不平凡的香港

香港故事|它造型獨特,還是港產片的寵兒?

在香港土瓜灣馬頭角道有一片紅磚瓦頂的建築群古樸又神秘與周遭的高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不時有遊人在此駐足、拍照留念。

這裡就是香港有名的藝術街區之一——牛棚藝術村。

踏進牛棚藝術村會發現這裡有多座紅磚瓦頂的平房配上暗綠色的木門、幾乎絕跡的磚砌煙囪還有生機盎然的綠植和別具特色的藝術品令整個園區充滿濃烈的藝術氣息。

在整個牛棚藝術村到處可見低矮的紅磚墻和長長的水泥槽在水泥槽底部還有鐵鏈及鐵環等裝置。

這些水泥槽和鐵環有何用途?這就要聊到“牛棚藝術村”的前身。

 “牛棚藝術村”的前身是?

“牛棚藝術村”的前身是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俗稱“牛棚”建於1908年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前屠宰場。

所以園區內隨處可見的水泥槽其實是當時牲口的餵食槽其底部的鐵環則是為了固定牛足。

當年牛隻由船隻運至碼頭被工人趕進牛棚屠宰土瓜灣工業亦應運而生曬牛皮、製牛骨粉、用牛皮和牛骨提煉明膠及生產藥物膠囊等導致周遭臭氣熏天直至1999年上水屠房啟用檢疫站才正式關閉。

屠宰場如何搖身一變成藝術街區?

然而檢疫站關閉後一直未有合適的用途。直至2001年政府決定把這個戰前建築群活化成藝術村將牛棚分拆成多個單位並以低於市場的價格租給本地藝術家。而後方用地則活化及發展為牛棚藝術公園於2019年啟用。

2009年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如今經活化的牛棚藝術村有多位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進駐包括當代畫廊“1A空間”、錄影藝術機構“錄映太奇”、“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利用回收物製造遊樂設施並向周邊街坊開放的社區藝術項目“土炮遊樂場”包括“蛙王”郭孟浩在內的多位藝術家工作室也進駐這裡藝術村經常有各種展覽及工作坊舉辦。

從牛棚看香港歷史建築的保育及活化

在香港保存古跡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活化”——以保留建築原貌為原則改變建築物原有用途使其以另一種方式長久保存下來。像“牛棚藝術村”這樣經過“活化”成為藝術工作區的歷史建築在香港比比皆是。它們風格各異已成為香港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標。

除了牛棚藝術村還有遊客熱衷打卡的香港“大館”這片位於中環的宏偉建築群曾是香港結合執法、司法及懲教的重地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私署及域多利監獄等16座經保育活化的歷史建築。如今它搖身一變成為港島區最大的藝術和表演空間。

還有文藝聖地“元創方”竟是昔日的警察宿舍保育活化而來。

位於港島上環荷李活道的兩棟已婚警察宿舍總樓面面積1.8萬平方米2010年11月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兩棟平行排列的七層建築“活化”後被有機地連接在一起——設計者在中庭上方搭建了富有現代感的玻璃天棚並在中間建了視野開闊的空中花園。

如今的“元創方”可容納130個租戶供本地設計師作為工作室或商鋪租用。這裡已成為融合現代感和藝術氣息的創意新地標文藝活動也豐富多彩。

歷史文物見證香港的發展亦是本地社會獨一無二的寶貴資產。香港通過活化歷史古跡讓舊建築煥發生機也為本地藝術的發展提供棲息之地更為市民提供了更多放鬆休閒的好去處。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