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北上求學逐夢 港生爭展身手

分享到:
2021-07-06 11:49 | 稿件來源:香港文匯報

【字號: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共產黨領導下,國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血肉相連。自香港回歸以來,越來越多香港學生在內地求學。《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報考廣東高校港生日益增多,僅2020年就比2019年增加22%。可以預見,港生逐夢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乃大勢所趨。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訪問多名在深圳求學的香港學生,傾聽他們的成長經歷,從家族變遷到求學經歷,感受年輕港生的家國情懷。

  陳錦銘:見證內地騰飛深耕電商磨練

  港生陳錦銘的家鄉在廣東汕尾,從認識家鄉歷史開始,逐步接觸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而他每每回到汕尾老家,都會去看位於陸豐的“周恩來同誌渡海處”。他表示,周恩來是他心目中最帥的偶像,遙想當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周恩來率領南昌起義部隊轉戰汕尾陸豐,由此乘船遠赴香港,再從香港轉赴上海。

  身處香港,也令陳錦銘對香港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有了認識。他說:“香港是早期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根據地。我生於香港,長於內地。是共產黨領導人民徹底告別了貧窮落後,國家正走向繁榮富強。在我心裏,中國共產黨那面紅紅的工農革命旗幟始終在我心中飄揚。”

  陳錦銘忘不了,小時候媽媽給他看關於家鄉的照片。小時候總是很害怕廣東汕尾老表來香港探親,“怕他拿我的玩具,但爸媽總是他要就給。” 心愛的高達玩具被拿走以後,陳錦銘曾滿腹委屈。在媽媽拿出的照片裏,“漫天黃土,後面是工地,穿著開襠褲、流著鼻涕的老表,手上拿著我最愛的高達玩具。”兩地經濟發展的差距,讓他小小的心靈備受震撼。

  從那時候起,他開始主動讓老表拿玩具,也接受老表送的玻璃珠、泥娃娃。到了高中,慢慢發現,他的玩具已經沒有老表的玩具漂亮,自己有點不好意思拿出手,反而開始羨慕起老表來了。

  自豪祖國科技成國產機忠粉

  在他看來,從幫助到羨慕,不僅記錄童年的點滴,也是內地十多年來飛速發展的絕佳見證。猶記得,中學到內地讀書,朋友對自己拿著香港最新出街的蘋果手機艷羨不已,如今,陳錦銘反而成為國產手機的忠實粉絲,說起型號和配置,侃侃而談。“以前還要換香港手機卡才能和父母發短信,現在內地運營商都開通了比較便宜的兩地卡。”這讓他由衷對內地科技發展感到自豪。

  陳錦銘現在是深圳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四年級學生,他操一口北方腔流利普通話,儼然一個內地生。他笑說,中二時從香港轉回內地讀書,剛開始普通話說不好,直到遇到一個東北的舍友,便開始了標準北方話的學習。

  選擇深大,是因為他認為深圳特區的文化就是開放多元,而深大也十分註重學生的多方向發展,“符合我心目中對大學的想像,有很多壓力和挑戰,但是找到答案以後,令人獲得感十足。”

  他看到內地電商的蓬勃發展,尤其去年疫情到來,直播、短視頻行業迎來大爆發,也小試身手做過MCN和小程序,不過真正進入以後才發現,行業競爭十分激烈。“電商讓很多人不敢想的夢一夜成真,不過現在內地的電商正在由量到質發展,這些年的嘗試讓我看到了與其廣撒網,不如潛心學習,鍛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推出鼓勵港青發展的諸多便利措施,是難得的寶貴機會,未來自己也希望努力在一行深耕,“融水於海,厚積薄發。”

  葉寶儀:神州開拓眼界分享經驗引路

  港生葉寶儀去年已從深圳大學2016級工商管理專業畢業,4年大學時光荏苒,葉寶儀早已習慣了內地的生活,結交了不少朋友,更屢次回港為其他港生介紹內地求學生活的經歷。已經踏上就業旅程的她,希望透過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在內地擇業,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葉寶儀在香港出生,但小時候居住在深圳龍崗的外婆家,直到小學返回香港求學。幼年的記憶中,深圳仍是一個農村,“當時的深惠路(現為龍崗大道),僅是一條砂石路,因為路窄坑多,堵車成了家常便飯。這是由龍崗通往關內的唯一通道,往返一趟需要六七小時。”

  遍遊大江南北震撼祖國強大

  她至今仍清楚地記得,2016年參加了學校舉行的內地交流活動,第一站來到深圳。記憶中的那些低矮的平房和坑坑窪窪的小路,已經變成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寬闊平坦的馬路,車水馬龍,霓虹刺眼。她對國家的飛速發展有了無比真切的認識,也再次堅定了自己報讀深圳大學北上求學的意願。

  在深圳大學求學期間,每逢假期,她都會做好攻略,在內地各處旅行,“每一段旅途,都讓我震撼,祖國日漸強大。”

  她坦言,剛入學期間也曾遭遇“水土不服”。原定的舍友因為其他原因並未入學,眼看其他人與舍友出入成群,自己卻孤身一人,又面臨文化差異,內心一度十分低落和迷茫。好在老師很快關註到,調整宿舍,又經常讓她參加一些分享交流活動,令她慢慢融入其中,慢慢在學校也有了家的感覺。“大四時需要求職就業,正好遇上疫情來襲,老師很關心港澳台同學,經常分享相關的政策。”

  近一年來,廣東推出眾多便利港人在內地就業生活的措施,進一步鼓勵港青赴內地實習就業。葉寶儀過去4年透過港澳青年的實習交流計劃,有機會去到不同的企業實習,大開眼界。她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相關城市也相繼出台人才招攬計劃,種種措施對港澳青年無疑是珍貴的機會。

  安舒琪:港青北上便利勉勵勇迎機遇

  就讀2017級廣告專業的安舒琪,其實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上世紀七十年代爺爺來到香港謀生,她和村裏的許多人家一樣,從此和香港有了不解之緣。讀中學的時候,父母為了照顧年邁的爺爺,舉家搬到香港定居。

  雖然在內地生活長大,但因為爺爺在香港,安舒琪的每年假期多半是在香港度過。“記得我第一次到香港時十來歲,讀五年級,當時覺得香港很繁華,大家都有素質,很文明。往返的次數越來越多,覺得香港真是一個很多元包容的地方,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都有,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存在。”

  在和爺爺交流的過程中,安舒琪慢慢了解到香港的過往點滴。“早些年的旅遊旺季,香港街上幾乎都是內地遊客,在兩地的密切往來中,香港的經濟不斷發展,爺爺身邊就有一些朋友靠旅遊業發了家。”

  定居香港以後,安舒琪慢慢學會以更廣大的視角去看待兩地關系,也更自豪地以“港生”的身份在內地求學。粵港澳大灣區有越來越多便利港青就業創業的措施,安舒琪認為是很寶貴的機會,應當努力抓住機遇,畢竟內地優秀的學生也很多,大家同台競技。

  對於接下來的就業計劃,她表示,“父母希望我回港就業,我投了簡歷並收到offer(聘書),深圳這邊也透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計劃’投了一些簡歷,內地現在發展機會比較大,也會考慮。”

  尹萃雯:兩地血肉相連殷盼港融大局

  港生尹萃雯,中學才隨父母到香港定居。長時間在內地生活,切身感受國家的飛速發展,而在香港生活的數年,則讓她對香港與祖國的緊密聯系有著深切的認知。所以她在中學畢業時,毫不猶豫選擇回到內地求學,入讀深圳大學2017級工商管理專業。她由衷希望,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永遠不會忘記1997年的那個滂沱雨夜,幾乎所有香港同胞都匯聚在電視機面前,等待著香港回歸那一刻。” 在爺爺屢次的回憶中,尹翠雯感受到了香港飄零百年的回歸渴望。

  風雨中互施援欣作交流橋梁

  金融危機、沙士疫情……一次次在與爺爺奶奶的交談中,她了解到香港回歸以來,每次經歷風波,總能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忘不了2003年沙士疫情來襲,爺爺奶奶生活遭受巨大影響,爺爺面臨著失業的風險,奶奶在香港也很難找到工作。”正在此時,中央政府送來大批抗疫物資,助香港渡過難關。

  與此同時,內地有難,香港也必定出力支援,同舟共濟。2008年汶川地震,舉國同哀,香港也是萬笛齊鳴、旗幟半降,男女老少都肅立默哀。“馬會取消所有賽馬活動,亞視撤掉了所有廣告,海洋公園關閉了遊樂設施,所有電影院停映3天。雖然我至今也未曾到過四川汶川,但當時的震撼猶留心間。無論距離遠近,在天災人禍降臨時,香港與內地彼此都會用實際行動幫助同胞度過。”

  一段段歷史,讓尹翠雯對自己“港人”身份有了更豐富的認知,對“中國人”身份也更加自豪。作為港生,她也希望讓更多內地同學了解真實的香港,搭建起兩地交流的橋梁。

視頻

更 多
(黃埔百年)周恩來侄外孫沈清:以百年黃埔魂 圓今日中國夢
【通講壇】止住下滑重回對話 中美防長終見面
陳茂波率團赴美宣傳香港:香港是外資進中國和亞洲的跳板
UFO突降深圳?別怕,是全球首創的eVTOL載人飛碟
“35+非法初選案”裁決:否定認罪的被告中2人脫罪14人罪成
以軍轟炸加沙難民營 美國竟還試圖為其打掩護
【黃埔百年】一日黃埔人 終身黃埔魂 記國民黨員季麟連的黃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