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香港碎尸案熱度旋渦背後的思考

分享到:
2023-03-14 20:5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14日電  題:香港碎尸案熱度旋渦背後的思考

  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明珠

  近日,香港女子蔡天鳳遭前夫一家肢解案件引發社會嘩然,不少傳媒和自媒體爭相報道。網絡充斥著各種“博眼球”的花邊新聞,披露大量暴力的作案細節。當慘案與獵奇掛鉤,媒體也陷入熱度旋渦,究竟是報道新聞還是消費死者?如何呈現案件本身,也值得行業思考。

  蔡天鳳案於今年2月24日深夜曝光,“名媛”、“公眾人物”等標籤吸引看客目光,案件短時間內便發酵,迅速成為輿論焦點。

  警方秉持原則,多次舉行記者會交代案情,不少主流媒體以及自媒體亦均以此為熱點。案件佔據各大媒體報章頭條、連續數日登上內地社交媒體“微博”熱搜排行榜榜首,亦吸引海外媒體罕見報道香港本地兇殺案。

  但有媒體報道似乎過於抓細節,血腥和兇殘的作案細節被詳細披露,有聲音認為這存在“教導”犯罪的可能,也引發市民的不適。案發地附近村民也產生心理陰影,香港紅十字會收到村民登記接受心理輔導,亦有人在社交平台表示短時間內不想喝湯。

  除了案件細節之外,受害人及其家人被過分“打量” 。在受害人家人最需要空間“療傷”的時候,他們卻被起底。網絡上不乏受害人婚戀等八卦猜測,其母親的社交賬號亦被翻出,更有人散播幸災樂禍的信息。

  當嫌疑人被打上馬賽克的時候,受害人過往卻被貼上“辛秘”的標籤,公之於眾,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種種無疑是對其家人的二次傷害,而背後以“博眼球”、“蹭熱度”為目的的操作者,也似乎少了些同理心。

  據統計,“蔡天鳳”一詞在谷歌上共有約485萬個新聞搜尋結果,排在前列的包括 “買名牌細節”、“整容前”等蹭熱度的資訊。

  面對鋪天蓋地的資訊,案件熱度稍微冷卻後,走出震驚的人們也開始回過味兒來:在逝者為大的傳統之下,博眼球的花邊資訊是否太多了?這究竟是合理的報道還是對受害者無止境的消費?

  香港資深媒體人屈穎妍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說,最近網絡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信息,有些更猶如連續劇。在案件落案之後,媒體應該進行事實報道,避免不知真假的“博眼球”訊息。若是本案之後被交給高等法院,使用陪審團的制度,社會上任何信息都很有可能影響案件審訊結果。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屈穎妍認為,媒體應該有媒體的守則。本案除了法律以外,也牽涉到很多道德價值觀的問題,媒體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若是報道太多八卦新聞或者背後的隱私,可能是為社會大眾示範壞的價值標準。

  此外,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天定也曾發文表示,媒體的在場和及時全面的報道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這是媒體履行監測社會環境功能的前提,也事關每一個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利。

  不過,王天定認為,在報道兇殺案時,大眾媒體要有所節制,不應該對作案過程及現場慘狀進行過度渲染。在必要時還要對受害者的隱私予以保護,這是新聞界的基本共識。(完)

視頻

更 多
壓軸好戲搶包山結果揭曉!“包山王”“包山后”是他們!
今年飄色太精彩!火爆全城的“何太”驚喜現身 扮葉劉淑儀的小演員直呼“她很美”
【通講壇】時隔六年半!韓國外長再訪京 韓國的“聯美抗中”路線會變嗎?
2024長洲搶包山精華片段|12選手爬14米“包山”搶奪9000個平安包
“黃埔百年”照片巡迴展走進港大
香港六千信眾佛誕日於紅館浴佛祈福
在當下國際環境中 香港能起到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