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凝聚共識是香港發展最大動力

分享到:
2023-02-14 19:18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最近一段時間,針對“簡約公屋”、是否取消“口罩令”、消費券是否繼續發放等事項,香港社會再起紛爭。這是李家超及新一屆政府就任以來,香港社會出現的最大一波紛爭,也折射出香港治理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

政府、市民和社會各界在一些熱點問題上出現分歧,這不足為奇;關鍵是如何看待這些分歧?又如何凝聚共識、形成香港發展的合力?這值得人們深思。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談及政協工作時,曾經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心”與“力”的內在邏輯。香港要匯聚由治及興的強勁動力,應從“心”出發,把凝聚社會共識放在重要位置。

政府善作為是凝聚共識的前提

李家超去年提出“簡約公屋”概念時,市民反應普遍正面,支持率很高。但政府此番拿出的方案卻令不少居民詫異!一是造價奇高。“簡約公屋”整個計劃總成本高達267億元,以興建3萬夥的目標計算,每間“簡約公屋”的建築成本高達89萬港元,比永久性公屋單位的65萬元的建築成本高出接近四成,但居住期卻只有5年,屆時又要拆掉,造成巨大浪費。二是建造速度慢。“簡約公屋”審批程序幾乎與建造永久性公屋一樣,無法解燃眉之急。三是選址和配套考慮不周全,引發相關區域的居民抗議。

這件事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政府有關部門的做事態度、治理能力。盡快為20多萬“劏房”住戶解決過渡性住房,在香港早已形成了共識,中央政府高度關注,本港社會普遍支持。但“簡約公屋”的造價並不“簡約”、工期並不“簡約”,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的確有些匪夷所思!

政府善作為是凝聚共識的前提。首先,政府要拿出優秀的方案。“簡約公屋”方案有些背離初衷,先天不足,與人們的期待相差甚遠,凝聚共識的難度很大。其次,政府應主動溝通。社會各界對“簡約公屋”方案知之甚少,有愛國愛港代表人士坦言,去信政府部門才問到一些訊息。還有議員坦言,方案在立法會初次“闖關”成功,主要是議員基於關愛“劏房”住戶之情,而非認同政府的方案和處理手法。針對社會諸多疑惑,需要政府做出解釋。

香港中通社圖片

善用和珍惜“行政主導”

隨著“行政主導”落到實處,本屆政府是回歸以來最有權威的一屆。但也要看到,權威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能造福市民,並改善政府在市民中的形象;用得不好,則勞民傷財,還折損政府的信譽。政府應善用和珍惜這權威,為民排解憂難,以贏得民心。

“行政主導”不僅僅意味著政府的權威性增加了,更意味著政府的責任重大。對於特區政府來說,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識。事事須用心用力,切勿粗枝大葉。若以應付心態做事,一旦出了管治危機,就把矛盾上交,等待中央來收場,那就大錯特錯了。中央會一如既往地支持特區依法施政,但不能奢望中央為香港的管治失誤“買單”。其次,要持續提升治理能力。如果把政府的治理能力分成三個檔次,有上、中、下之分。在遭遇重大危機時,能把壞事變好事,化“危”為“機”,當屬上等;在沒有重大危機的條件下,能維持社會正常運行,當屬中等;在順風順水的施政環境下,把好事辦砸、激起公憤,則屬下等。本屆特區政府就任以來,施政策略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但從“簡約公屋”來看,卻看不到“把好事辦好”的跡象,說明提升治理能力不容松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時曾殷殷囑託:“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特區政府在推出重大舉措時,不妨多自問一下:這個舉措“更有效”嗎?

各方“補台勿拆台”

過往,香港管治的最大問題是內耗太大。僅設立“創科發展局”一事就在立法會爭論了數年才塵埃落定。蹉跎歲月,極大貽誤科創發展時機。在新選制下產生的特區政府和立法會,進入了回歸以來關係最好的時期,這是香港實現良政善治的有利條件。行政和立法良性互動,形成一種良性引導力,社會各界應多“補台”勿“拆台”。

比如,是否取消“口罩令”?此事的關鍵是什麼時間點取消最為合適?這需要防疫專家的科學評估和研判,也需要政府在防疫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假以時日,必能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社會各界和市民不必為一時的不方便而怨聲載道,升級矛盾,而應一起來想辦法。

又比如,“消費券是否繼續發放?”。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候,看不到經濟復甦的曙光,發放消費券最主要的作用是共渡難關。如今,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許多經濟體都致力於經濟復甦,搶企業、搶人才、搶訂單、搶客源,大招奇招不斷,新一輪激烈的競爭態勢已初露端倪。隨著與內地及海外的人員往來恢覆,香港經濟復甦的曙光已經初顯。加之,過去三年香港已在防疫上花費不少,把財力更多投向長遠發展上,才能早日走出低谷。

諸如此類的問題,只要各方都擯棄“非白即黑”的思維慣性,擯棄情緒化表達,以“補台勿拆台”的心態坦誠討論,都能找到“最大公約數”。

營造“有事好商量”的好氣氛

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實施後,香港從動蕩走向平安,從人心撕裂走向人心融合,從“泛政治化”走向謀發展惠民生。整體上看,李家超的處事辦事能力很進取,特區政府的治理效能也在提升,民生難題開始破解,香港社會的共識和凝聚力在增強,和諧的氛圍愈來愈濃。趨勢不錯,猶須努力。

營造好氛圍,政府應肩負主體責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論及“愛國者治港”時指出:“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做有感召力的愛國者。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政府團隊切勿以“行政主導”為由,高高在上,而應主動與社會各界溝通,做好政策的闡釋工作。

營造好氛圍,各界須有包容心。政府的工作並不完美,甚至有些方面較粗糙。社會各界和市民須有“挑毛病”的眼光,也要有糾偏糾錯的真心耐心,出發點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推動政府把事情辦好。有了這份包容心,就可以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一國兩制”從構想到實踐,也得益於“和”文化的滋養。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原本就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就有“和”的特性。香港應營造“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好氣氛。從凝聚共識做起,一步步做強香港的發展動力。

(作者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黃埔百年)周恩來侄外孫沈清:以百年黃埔魂 圓今日中國夢
【通講壇】止住下滑重回對話 中美防長終見面
陳茂波率團赴美宣傳香港:香港是外資進中國和亞洲的跳板
UFO突降深圳?別怕,是全球首創的eVTOL載人飛碟
“35+非法初選案”裁決:否定認罪的被告中2人脫罪14人罪成
以軍轟炸加沙難民營 美國竟還試圖為其打掩護
【黃埔百年】一日黃埔人 終身黃埔魂 記國民黨員季麟連的黃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