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蔡英文留下三大“坑” 賴清德要怎麼填?

分享到:
2024-05-12 08:4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12日電 日前,島內最新民調顯示,高達46%的受訪民眾對蔡英文8年來的施政表現不滿,其中最不滿意的三項分別為司法改革、經濟發展及兩岸關係;而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也被台媒形容為她留給繼任者賴清德的三大“坑”。5月20日,蔡英文將卸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職務,對於她遺留的這些問題,賴清德又該如何應對?讓我們拭目以待。

蔡英文和賴清德。台媒資料圖

8年改革多為“空心口號”

蔡英文2016年上台之初,曾聲稱民眾普遍認為“司法已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因此大動作召開“司法改革會議”,上百名“委員”在歷經半年多的密集會議中做出數百項決議。

2023年8月,台灣“民間監督落實司改會議決議聯盟”聚集21名各領域的代表逐一盤點326項決議的落實情形。他們認為,當局研議多年仍拿不出任何具體成果,拖累了整體的司改腳步,也使得當局推動司法改革的決心令人懷疑。

最令島內詬病的是台灣淪為“詐騙之島”。

《中國時報》5月5日稱,島內詐騙之猖獗,上至島內高官、名人,下至販夫走卒,遍地遭殃,騙術五花八門,“民進黨執政後打詐防詐多年,詐騙行徑卻越打越多越昇級”。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最近舉例說,有人2019年6月接到假冒欠費通知的詐騙電話,對方以各種說辭誘騙被害人面交現金358萬元新台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此案的受害人正是即將接任台“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的翁柏宗。

以賴清德發家的台南為例,台南市警察局統計去年8月至今年2月詐騙案件共2861件,比去年同期增加910件,增幅高達46.64%。

同樣讓台灣老百姓深惡痛絕的是當局“選擇性執法”。

台灣《聯合報》5月1日嘲諷稱,台南地方法院力行“司法改革”,保障“特定群體”的人權,將綠營的台南議長邱莉莉一干人的恐嚇賄選案全部宣判無罪,理由是罪證不足。判決一出,立刻有人拿台南前議長李全教一案對比。當年同樣是查無實證,李卻被判“預備賄選”,連上訴都沒有直接被送進大牢。

文章直言,司法已“宣示台南綠營是法外之地”。如今台南變成光電業者淘金、公務人員享受性招待、黑道當街開槍、政客賄選之地。有國民黨“立委”列舉道,民進黨執政期間,外役監受刑人脫逃事件層出不窮,島內民眾被拐騙到柬埔寨遭囚禁、虐待、轉賣,台南市正副議長選舉黑影幢幢,不只涉及賄選,更有台南88槍擊案、光電利益等問題。

據台“廉政署”統計,2022年檢署偵辦貪瀆案件起訴1237人,創下新高,比次高的2016年高出24%、多出997人。貪瀆金額也同樣在2022年創新高,當年金額達到18.3億元新台幣,比2016年的2.45億元增長超過7.44倍,“這麼多的貪腐弊案,當局有誰出來負責嗎?這樣還敢跟百姓大談司法改革?”

島內司法界同樣怨聲載道。

今年4月,士林地方法院一名法官墜樓身亡,留下“我很累”的遺言,掀開島內司法改革導致基層法官過勞的真相。

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名法官每年要審2420起案件,平均一天6起,很多法官質疑正是因為台“司法院”未能解決法官過勞的問題,才會釀成悲劇。

《聯合報》發表社論稱,蔡英文上任時高喊“司法改革”,如今證明8年改革多為務虛的“空心口號”。追根究底,蔡英文好大喜功卻所用非人,“司法院長”許宗力貪戀權位卻欠缺執行能力,只留給島內社會一堆苦果。

台灣聯合新聞網說,法官輕生“無疑是對蔡當局最大的諷刺,也意味著蔡英文拿到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

經濟成績差,萬物齊漲價

經濟方面,蔡英文一再誇耀她任內台灣經濟處於“亞洲四小龍”之首。

台“中央銀行”日前發佈報告稱,2015年至2023年台灣經濟表現穩健,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高於美日韓。

但事實上,數據會說話。國民黨陣營引用台行政部門“主計總處”數據反駁稱,2023年台灣經濟增長率為1.42%,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民眾生活痛苦指數(通脹率加失業率)2022年一度超過7%,創下10年新高。

至於民進黨聲稱其“執政7年多(2016年至2023年),經濟平均增長率超過3%,2020年經濟增長率躍居世界第一”,實際數據證明該說法不堪檢驗。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庫的相關記錄顯示,當年有10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率高於台灣,隨後兩年台經濟更是每況愈下,2021年排第74名,2022年更降至第166名,呈雪崩式直線下滑,“這樣的經濟表現,還能說好嗎?”

台灣《旺報》稱,據統計,2023年出口及投資對台灣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負2.63%及負2.14%,要不是消費及進口勉強撐住,台灣經濟恐難逃負增長。而出口為何嚴重衰退?關鍵在於兩岸關係惡化導致台灣對大陸出口急速下滑。2023年1月至11月,台灣對大陸和香港出口比2022年同期整整少了19.1%。

文章同時提到,大陸公佈貿易壁壘調查結果,確認台灣違反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等相關原則,隨後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優惠。接下來難保大陸不會推出更多經貿反制措施,甚至直接中止ECFA,“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與順差來源地,短期根本無從替代。倘若堅持與對岸脫鈎,台灣恐付出慘痛的經濟代價”。

台灣《遠見》雜誌此前稱,台灣的潛藏總債務已經高達25.6萬億元新台幣,平均每名台灣民眾的負債高達109萬元,“這已經不是債留子孫,而是債留曾孫、玄孫”。

馬英九基金會曾指出,蔡英文8年的“特別預算”遠遠多於陳水扁與馬英九16年“執政”時期的總和。這樣毫無節制地舉債,是台灣地區GDP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民進黨獲得了好看的經濟數據,但民眾實際生活仍然長期陷於“悶經濟”中。

的確,島內多數民眾對蔡英文那番論調著實無感。這幾年來,島內缺水、缺電、缺疫苗,鬧過衛生紙荒、蛋荒等。

據台“主計總處”統計,馬英九時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8%,蔡英文時期則達到1.37%。換句話說,蔡當局不僅經濟成績差,還萬物齊漲價。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說,他的一個朋友30年前就業時拿到的第一份薪水為2.3萬元新台幣;30年後朋友的兒子就業時,第一份薪水還是2.3萬元。

該網友感嘆,台灣這30年究竟到哪裡去了?蔡英文狂吹台灣經濟“進入最好時期”,但老百姓的收入和實際薪資卻一直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

今年4月,島內電價又開始新一輪上漲。

《中國時報》5月8日稱,4月島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95%,雖略低於2%的通脹警戒線,但台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警告稱,用電量較大的夏季即將來臨,民眾6月收到電費賬單就會(對漲價)很有感,下半年的通脹壓力不容忽視。

台灣《經濟日報》稱,台有關機構日前針對“電價調漲對房價的影響”進行網絡民調,截至4月28日,約八成民眾認為房價及房租會隨之上漲,其中有33.4%認為房價會漲10%以上,民眾購房意願下滑17個百分點。

有媒體質問道,以前說台灣的物價遠低於其他地區,薪水低也能過得很好,但通脹讓物價持續昇高,薪水又這麼低,民眾真的能過得好嗎?

“逢中必反”導致兩岸緊張

島內各界認為,蔡英文這8年台灣經濟差,與其“反中抗中”關係密切。

蔡英文上台以來,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推行所謂“柔性台獨”路線為主要手段,以實現“和平台獨”為最終目標。兩岸關係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關係大幅倒退。

今年1月台灣選舉結束後,蔡英文當局在處理兩岸事務時變本加厲,頻頻挑釁:在兩岸旅游方面,民進黨當局完全不顧島內旅游業界的利益,強行要求旅行社暫停組織赴大陸的旅行團。此舉據稱是為了報複“大陸改變M503航線的位置”,但大陸旅游市場巨大,台灣旅行團暫停赴陸,對大陸旅游業影響甚微,受害最嚴重的反而是以大陸旅游業務為主的台灣旅游業。

在“2·14”金門惡性撞船事件中,台灣海巡部門船隻撞翻大陸漁船導致人員傷亡,但民進黨當局出於“逢中必反”的畸形思維,拒不認錯,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昇高兩岸緊張局勢。

另據聯合新聞網5月2日報道,陸委會今年年初預告“修正禁止台灣民眾擔任中共黨政軍職務公告”,將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大陸海協會、全國台聯、孔子學院等團體,該修正案2日起正式發佈生效。而當在野黨“立委”訪問大陸後,大陸釋出善意,開放福建居民赴馬祖觀光,解除台灣部分農產品銷陸禁令,但台灣陸委會依舊作出負面回應,不願將兩岸關係改善成果歸功於在野黨。

有台媒提及,自2016年以來,由於兩岸關係惡化,已陸續有10個國家與台當局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這表明馬英九時期的兩岸“外交休兵”默契不複存在。

“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對於蔡英文8年來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高達48%的島內民眾不滿意。

5月9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稱,蔡英文8年來許諾的“國會改革”“司法改革”等通通跳票,他呼籲所有支持、認同改革的朋友19日不分黨派一起走上街頭,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面“展現草根的力量”。他表示,“我們不反對希望和願景,但是反對詐騙和跳票”。

台灣《經濟日報》9日社論稱,如果未來賴當局仍采取兩面手法,甚至動輒對台灣赴陸交流人士羅織罪名,將無法化解兩岸的僵局。(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破浪爭先!看78支龍舟隊香港一決高下
六一兒童節來臨 他們應該得到禮物而不是死亡
香港中大學生獲“劉士銘藝術獎學金”:藝術帶來力量
家鄉市集開鑼!一天吃遍“網紅”美食 看遍非遺文化
(黃埔百年)周恩來侄外孫沈清:以百年黃埔魂 圓今日中國夢
【通講壇】止住下滑重回對話 中美防長終見面
陳茂波率團赴美宣傳香港:香港是外資進中國和亞洲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