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港官頻訪內地 看到了甚麼?

分享到:
2023-05-11 09:3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率團訪問重慶,出席渝港高層會晤暨渝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代表團成員包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等一眾政府官員。李家超出發前表示,香港及重慶能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全面深化合作,讓兩地的發展踏上更高台階,此行將建立渝港合作機制,這也是第六屆特區政府成立後與內地建立的首個合作機制。

李家超昨日率團訪問重慶。李家超fb圖片

自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來,香港與內地的走動日益頻繁。3月中旬,李家超率領特區政府8位局長,接連在北京拜訪財政部、科技部、文旅部、海關總署、商務部、外交部、教育部、公安部8個部委;上月下旬,特區政府與立法會首次聯合組團,李家超和80餘名立法會議員,總人數超100人,到訪深圳、東莞、佛山、廣州4地。4個月來,本屆政府極大部分司局長都訪問過北京,部分還專程去了大灣區和內地一些重要城市。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行政長官和政府官員頻繁到內地看到了甚麼?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自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來,香港與內地的走動日益頻繁。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港深聯手 做強大灣區創科產業

“大開眼界!”--許多官員在大灣區參訪中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特首和官員已經把到廣東參觀創新企業,當成了指定路綫。從深圳的比亞迪、大疆、騰訊,到東莞的華為小鎮,再到佛山的博智林機器人、庫卡機器人等企業,以及廣州瀝滘淨水廠,每個地方的“創科味”都很濃;特別是在比亞迪乘坐“雲巴”的體驗,官員們讚不絕口。廣東的科創成就給香港官員們觸動不小,大家看到了香港創科領域的巨大差距。

深圳的創科能力曾經不如香港,就在最近20年間,深圳遠遠超越了香港,也成為中國最具科創實力的城市,一大批世界級創科企業在深圳崛起,處於全球領跑位置。在一批科創企業的推動下,深圳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其經濟總量於2018年超越香港,今年首季的經濟增速高達6.5%,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兩個百分點,而香港今年首季經濟增速僅為2.7%。

香港在創科領域有不錯的底子,回歸之初,特區政府曾推出“數碼港”計劃,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成功;另一個令人遺憾的事情是,特區政府提出設立創科發展局的議案,也在立法會擱淺了數年才得以通過。由於政府長期沒有統籌創新科技及工業發展的部門,客觀上耽誤了創科發展。

創科發展是打造香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後,“愛國者治港”落到了實處,“行政主導”變為現實,李家超及政府管治團隊下決心做長遠謀劃。以北部都會區建設為例,準備跳出“紓解人口”和“衞星城”的狹隘思維,不再重蹈“房地產經濟”的覆轍,開始打造“創科之城”,並與深圳的產業形成“相互匹配、錯位競爭”的格局,一起把大灣區的創新科技做大,而且以此為突破口,下一盤創科發展的“大棋”。

自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來,香港與內地的走動日益頻繁。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打通思路 邁出“溝通”這一步

特首和官員們訪北京、看灣區、赴內地,亮點多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展開北京訪問行程,到訪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介紹香港經濟和社會的最新發展情況。他表示,香港正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致力吸引和滙聚優質企業和人才,以創科為抓手、以金融優勢為力量,全力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雙循環經濟的發展。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也是上月赴京、穗、深訪問4天,警務處、入境事務處、海關、懲教署、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首長同行。鄧炳強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自己在2019年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近距離觀看升旗禮時,內心激動,但因當時香港受反修例運動影響,“心情也比較沉重”;至今次再次見證升旗儀式,“耳聽激昂的國歌,眼看護旗隊一致的步伐”,內心依舊激動,但不同的是香港已經走出陰霾,從“由亂到治”走到“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一行專程訪問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交流,為培訓特區政府公務員達成了合作意向。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北京訪問時,分別拜訪國家衞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強化香港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提升公營醫院服務、加強醫護人手供應、推動中醫藥發展等,尋求中央和廣東的支持。

坐在香港,看到的都是問題;走進內地,看到的都是辦法。從“坐困愁城”到“眼前一亮”、再到“思路打通”,其實並不難,關鍵要邁出“溝通”這一步,許多政府官員都表達了這樣的感受。

內地眾多城市 合作機遇也多

再看香港與大灣區的合作,其實不僅局限於經濟領城,醫療、康養、文化等領域的合作空間同樣很大。例如香港人口老化加劇,安老服務供不應求問題愈趨嚴重,現時香港有150萬名長者,約佔人口20%,6年後將增至接近200萬人,佔人口比例達25%;香港的安養老服務資源不足,而大灣區地域廣闊,若到廣東中山等地購買養老床位,不僅環境好、服務優,而且價格僅是香港的四分之一。

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機遇,也不僅僅集中在大灣區,內地許多城市都蘊含着合作機遇。以西部地區為例,重慶、四川、陝西等地由於距港口較遠、貿易成本高,與東南沿海稍遜一籌,如今隨着以高速鐵路為標誌的陸運興起,中歐班列從重慶、成都、西安等地出發,一周便可抵達歐洲,比海運快多了;加上西部城市的產業轉型很快,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和生活用品的出口佔比愈來愈大,這些產品比較輕,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這些變化意味西部地區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前沿。

自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來,香港與內地的走動日益頻繁。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真沒想到!”“出乎預料!”--此次“重慶行”中,不少官員發出如此感歎。他們意識到,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為香港帶來機遇,香港的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大有用武之地。此次建立渝港合作機制,對於推動雙方合作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李家超3月中旬帶隊拜訪中央部委,有媒體稱“把半個香港特區政府高層都帶來了”。特區政府一共15位局長,其中8位局長隨行進京,每到一個中央部委,李家超一行都受到熱情接待。各部委均表示,堅決落實中央挺港惠港政策,對香港發展充滿信心。此後雙方對接的事宜,也進展順利。

“素未謀面,如沐春風!”-許多特區政府官員如此感慨,這表明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不僅在大政方針上,還體現在每個細節之中。

李家超上月中旬帶隊造訪“大灣區四市”,同樣“如沐春風”。深圳、廣州、佛山、東莞4個“萬億城市”,是廣東的“經濟脊樑”,產業與香港有很強的互補性,代表團所到之處,看到了當地最先進的產業形態,聽到了專業人員最權威的介紹和解答,受到了當地政府高規格的接待;此次重慶之行更是一次開放合作之旅,一行人見識了重慶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略了巴渝文化魅力,內地對與香港的合作充滿期待。

中國今年首季的經濟指標令全球矚目,4.5%的增長率預示着中國經濟航船已經提速,內地省份“拼經濟”的熱潮一波接一波,而“高質量”是最強音!

善用高水平服務優勢 增發展動能

參訪內地的許多官員意識到,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服務,而香港的現代服務業發達,特別是在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優勢,是內地任何一個城市不可替代的。香港“拼經濟”要“拼”甚麼?香港須一邊緊盯着國際市場,一邊緊盯着內地市場,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還是內地企業“走出去”,香港的優勢都可轉化為經濟動能。

特區官員們到訪北京,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得到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的會見和座談。夏寶龍每次都勉勵特區官員,要堅決貫徹、落實、執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積極地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獲取發展動能。特區官員頻繁到訪內地,所看所聞、所思所感,與夏寶龍的觀點共鳴,說明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已經成為“集體自覺”,香港在擺脫“泛政治化”困擾後,發展前景看好。

官員們愈是頻繁到內地,愈是強烈地感受到,不能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成任務,而應是香港的選擇。發揮自身優勢,發掘合作潛力,借助中央支持和內地經濟復甦的力量前行,是香港發展的最佳動力。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孟宜君】

視頻

更 多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