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視頻 ->通觀點

關於新冠病毒的這些誤區 應該說清楚了!

分享到:
2022-11-25 22:4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標題一】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對待現在的新冠病毒?

  現在新冠病毒這個病,它完全是一個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是不需要特殊的醫療措施就可以治愈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這種情況,絕大多數是什麼概念?就是99.6%以上,這是有大量的數據說明的,香港、台灣、上海,都是這樣。如果說是像富士康的那些員工,像學校裡面的學生,還有那些工廠里面,包括現在廣州市城中村裡的務工者,可能能達到99.9%,他們都是輕中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何要有那麼大的憂慮呢?新冠的危害性和表現,跟一般的流感和普通感冒並不是有那麼大的差異,特別是對健康的年輕朋友來說,他們得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當然他們也需要去打疫苗,如果打了疫苗以後,那就更加是低上加低,是非常之低,所以這些朋友根本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現在受影響最嚴重的是60歲以上的高齡人,特別是80歲以上的高齡人,我們香港死了1萬人,但是我們的死亡年齡中位數是86歲,70%的人沒有打疫苗,一針疫苗都沒打,90%的人是長期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給這些人去打疫苗打加強針,如果這一點達到了,他們的死亡也是很低的。我們過去對於新冠病毒妖魔化的宣傳,是完全脫離實際的,里面有很多謬誤在里面,包括說奧密克戎會死的人更多。 

  第二個就是說有長新冠,有長期的後遺症,腦霧,然後說記憶力下降,永久失去工作能力,這種情況發生率是極其罕見的。你用極其罕見的東西,然後又用一些誤導性的信息告訴大家,可能有一半的人都會這樣,這些全部都是一派胡言。如果你不把這樣的一些 信息給清理的話,它已經深入人心了,深入人心了以後老百姓就有恐懼感,恐懼感是會殺人的。所以也說明我們確實要做細工作,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要把一些正確的信息,把大家擔心的情況,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講,告訴大家這個東西沒有那麼可怕,每個人都會受到這樣的感染這個是大概率事件。到將來就像感冒跟流感一樣,基本上每個人可能都有感冒過,每個人都會得過流感。我們需要關愛的是那些老年人,需要關愛的是那些長期病患者,我們國家應該盡早制定緊急的預案,搞好分級分診的方案,還有就是說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指引,將來怎麼給他們救治。當然最重要是打疫苗,第二方面就是我們儲備一些抗病毒藥,等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盡早給他們吃,因為早吃藥跟晚吃藥分別特別大。

  【標題2】死亡可以避免 這是香港血的教訓

  【同期】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 金冬雁

  有一部分學者他們擔心的情況是什麼?他擔心的情況是說現在我們是處於一個大流行這樣的情況下,大流行它來勢凶猛,害怕在一段時間內感染的人太多,這是一個擔心。我們不是說他這個擔心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但是這一點其實我們從各國各地區的實踐來看,並沒有出現那種完全不可以控制的一個局面。我們香港是失去了一萬條人命,然後很多人看到就說,720萬裡面的一萬,到中國14億要變成多少百萬千萬。這是我們非常慘痛的經驗教訓,但是我們必須指出這一萬條人命其實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我們現在兩個武器,一個是疫苗,一個是口服抗病毒藥物。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如果我們這兩個方面落實得好,是不會發生這種悲劇的。首先看疫苗,當時我們暴發疫情的時候80歲以上老年人的接種率可能是在百分之十幾,如果我們從5月以後算,跟1月2月時的死亡率已相差有5倍,所以說一萬人里面大概只有2000人是打了疫苗都避免不了的,這種情況下就是說,疫苗能救回五分之四的人。第二點我們香港大學的同事也去做了研究,如果抗原檢測陽性的老人馬上給他口服抗病毒藥,一週期後死亡率又下降了76%,那就是說剩下抗病毒藥所不可以避免的大概也就四分之一,所以2000人里面大概也就是500人,是現在我們有了這些工具以後,還是避免不了(死亡)的,這才是一個比較科學的分析。所以我們現在“二十條”裡面也強調了這一點,二十條里面有三條,一條是要打疫苗,特別是給80歲以上的人打加強針,這一點是非常重要,其實是最重要的。第二點是要儲備口服抗病毒藥。有了疫苗,有了藥物以後,死亡率是會大大下降的,這一點是很關鍵的。當然二十條里面還有一個就是要制定分診分療的方案,加強醫療設施建設等等,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二十條”里面為了有可能出現規模化的疫情做準備,這一點完全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希望它能够真真正正被認真對待和落實。

  記者 雷睿 陳爍 香港報道

視頻

更 多
湘菜也可以不辣?湘菜名廚眼中香港的湘菜正宗嗎?
香港記者洛陽體驗“穿越”!為何遊客來這裡都愛穿漢服?
國泰“飛躍理想計劃”復辦 香港學生赴珠海參觀國產飛機
夏寶龍:讓那些見不得香港好的人去哀鳴吧
第42屆金像獎|洪金寶奪終身成就獎 但透露最想拿的是另一個獎項
精華片段|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紅毯星光熠熠
潑水節!泰繽紛!走進香港“小曼谷”體驗泰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