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左滙雄:增強香港青年歸屬感實現國家復興路

分享到:
2022-09-01 17:3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慶回歸二十五週年的七一講話中就多番談及青年的重要性,並表明“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指導方向,可見習主席將未來重心放在年青人身上。不過放眼今天的香港青年,有兩點問題值得特區政府注意:

其一,年青人往往是有理想、勇於嘗試、創新及具備求真的精神,但同時間是欠缺經驗、機會、耐力及容易受疏擺。但若給予他們充足的機會,引領他們一步步成長,相信能夠為香港甚至祖國帶動起科技及經濟發展,人材的聚集能夠使香港在科研、金融及社福注入更多新靈感及方案。

其二,歷史需由代代傳承,而香港青年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只有正確認識和堅持“一國兩制”,香港才能保長期安定繁榮。如何使年青人充分認同和衷心愛護自己的家園,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國家觀念。抱有家國情懷,便以服務國家富強為個人理想和抱負,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我們常常呼籲社會要讓青年更加愛國,但要愛先要理解,然後認同,再到建立歸屬感。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是個人對於國家及民族的歸屬感。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講話中提到“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由此可見,歸屬感是個人對傳承精神血脈、了解深入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的獨特性。而往往建基於一個國家或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語言和政治作為代表。認同者將國家文化和價值視為是對自身有意義的,並視為凝聚整體的觀念。

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歷史悲劇。”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滙地,有不少外來的新思流及意識被港人所認同及推廣,但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欲望和自豪感不足,該如加強?可歸納以下三點:

一,教育。當“愛國者治港”的概念還未被普及時,學校並未有專門的及有系統地課程講解及教授祖國的歷史及背景,缺乏相關教學資源、老師培訓、舉辦學習活動等,使學生較小機會正確認識國家歷史。包括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港人可從教育獲得對國家的歸屬感,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樹立國民的國家意識。而國民教育要培育香港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和專業技能、積極終身學習,並具有正向思維的新一代。

二,文化。本港的西九文化中心,更有香港故官博物館展覽中國國寶。但更需要的是深入社區乃至學校的鋪排,鼓勵本地年青人以不同的形式的藝術展示自己的文化、去表達對自己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解讀與認知。此外,本地電影業也可選取近代中國的歷史題材,傳遞民族信仰、價值觀及文化的可用途徑,讓普羅大眾有更容易的切入點了解歷史,感受情懷。再者,藝術是一道文化的橋樑,香港與內地應該多舉辦交流會,打通兩地的文脈,互相吸收彼此的元素,讓文化得以互通。

三,體育。體育能為歸屬感的形成和強化提供多元路徑,一方面是運動技能的比拼,另一方面是國家經濟發展、國際聲譽、群眾動員等綜合實力的較量。故香港政府應該主辦更多的本地中大型體育賽事,首先提高本地市民對本港體育的關注度,待疫情緩和後也可以聯同大灣區各地内地城市合辦體育賽事,加強兩地交流。此外,最近較多人關注的運動員具有一定的人氣及正面形象,港府也可大力宣傳吸納年輕新一代的本地運動員,同時間也要重新仔細審視全職運動員的薪酬及待遇安排,以免扼殺更多潛力運動人材。

總括而言,香港年青一代大多是有潛質、有希望的新生代,只要社會各界多給機會,多給裝備,助展所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香港年青一代必將作出貢獻。


(作者左滙雄為香港就是敢言計劃成員、選舉委員會委員、區議員)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