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黃埔百年 | 許歷農:百歲“老爹”與百年黃埔

分享到:
2024-05-26 17: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6日電(記者 鄭竣凱) 今年1月見到許歷農時,他已經是即將滿105歲高齡,其堅毅、坦蕩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看到香港中通社記者與自己的老友,也是傳記作者紀欣一同到來,行動不便的許歷農依舊熱情地招呼“來吃水果”。

圖為許歷農(前)和紀欣(后)。(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其實在走進許歷農將軍台灣新北的居所前,記者心中就不免好奇,戎馬一生、受無數人敬仰的“許老爹”家中陳設如何?其實,“老爹”的家如同普通人家般溫馨且樸素,但琳瑯滿目的軍功章、紀念品、老照片又時刻提醒著來客,那些屬於將軍的崢嶸歲月。

20歲考入黃埔軍校,“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也隨之融入許歷農的血脈。從當學生到做校長,他與黃埔軍校結下深深羈絆。當聽到黃埔軍校即將迎來建校100週年,一直神情嚴肅的許歷農露出會心一笑。

過去每每談起在黃埔軍校的日子,許歷農都會描述當時條件的艱苦、紀律的嚴明,但從他飛揚的神采可以感受到,進入黃埔軍校對許歷農而言是值得一生驕傲的事。

作為以培養革命幹部為目標的軍事學校,黃埔軍校推行創辦者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教育,也未忽視馬列主義思想的傳播,這為當時的中國孕育了大批人才,這些人才也因理念、境遇不同,分別加入國共兩黨,既在抗日戰爭中共同禦敵,也不幸在內戰中分道揚鑣。

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許歷農跟隨蔣介石前往台灣,軍銜也從最普通的士兵,升到陸軍二級上將,曾任“總政戰部”主任等職。這期間,許歷農親歷從戰爭到和平的過程,也了解到大陸經過改革開放,高速發展,走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深知過去所謂“反共”思想早該摒棄,台灣絕無與大陸對抗的必要。

黃埔軍校在大陸辦學23期,共畢業5萬餘人,追求國家統一與富強是孫中山一生的志願,也是黃埔學子的共同目標,許歷農自然不例外。在認識到台灣不應與大陸對抗後,許歷農更進一步,在堅信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在台灣擔任促進中華民族和平統一政治團體聯合會議主席等職,扛起了統一的大旗。

曾任職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許歷農很清楚戰爭的殘酷。為確保兩岸和平無戰事,他希望,通過交流增進兩岸退役軍人的情感,推動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而秉承“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老兵,正是牽起這份退役軍人情感連接的最佳對象。

“黃埔軍校同學會”1984年在北京成立,並在大陸各地迅速發展。有了良好的基礎,許歷農自2010年發起“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先後在台北、北京、上海、武漢、香港、天津等地舉辦,前七屆論壇中,已90餘歲高齡的許歷農都親自出席並致詞。

年過百歲,如今許歷農要詳細回憶這些往事並不容易,所幸在紀欣等人的不斷勸說下,經整理許歷農手寫文稿而成的傳記成功出版,這些屬於“許老爹”的故事終於以許歷農自己的視角訴說。

負責編寫傳記的紀欣告訴記者,許歷農起初堅決反對有人為其作傳,但有一天突然打電話叫自己去幫忙整理文稿,原來過去許歷農致詞、講話前寫下的手寫發言稿都有留存,“老爹真的是台灣統派精神領袖,是一位大家長”。

紀欣說,許歷農常常放在嘴邊的話,就是“大是大非”,還有“雖千萬人吾亦往矣”。這兩句話不僅是許歷農的心聲,也是其一生的寫照。(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
(黃埔百年)三代黃埔人,四代黃埔情——訪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
無人空運時代到來!中國國產大型商用無人運輸機HH-100首飛
為什麼台胞們那麼重視參加海峽論壇?
如何促進兩岸融合?賴岳謙提出關鍵幾點 最後一點很重要!
賴清德稱大陸營商環境大不如前?被賴岳謙砲轟“太沒有知識”
首班“夕發朝至”京滬動臥西九龍開出 旅客興奮到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