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病從“鹽”來:三成港人患高血壓近半不知覺

分享到:
2024-05-18 09:1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17日電 題:病從“鹽”來:三成港人患高血壓近半不知覺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

在5月17日“世界高血壓日”這天,香港衛生署披露一組數據:香港近三成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患有高血壓,高血壓普遍率隨年齡增長上升。在飲食文化並非“重口味”的香港,為何高血壓會成為需要關注的狀況呢?

高血壓甚少出現併發症前引起症狀,因此常被視為“隱形殺手”。若患者血壓控制欠理想或得不到適當治療,可引致嚴重健康問題,例如中風、心臟病和腎衰竭。

根據衞生署發布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15至84歲的香港人中,每四個人(29.5%)便有一個患有高血壓,而當中超過40%的人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直至進行該項調查的身體檢查時才發現。

高血壓的普遍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由15至24歲人口的少於5%,增至65至84歲人口的多於一半。

不過,高血壓並非“老人病”。香港心血管疾病防治協會主席陳栢羲曾撰文稱,臨床上一般以35歲以下界定為年輕高血壓,他診治過最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只有23歲,屬肥胖人士,需要長期藥物控制。

一談起高血壓,很多人都會將成因與鹽掛鉤,因為從膳食中攝入過多的鹽(鈉)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成因之一。根據香港衛生署發布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15至84歲的香港人平均每日鹽攝取量達8.4克(約3400毫克鈉),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超出70%。

為何在飲食相對清淡的香港,鹽份攝入會超標呢?據食物安全中心研究,香港成年人膳食中近七成鈉來自醬料、湯水及加工和醃製肉類食物。

在香港的不少中式餐廳,雖然食物烹飪方式多是清蒸,但一般會配搭各種各樣的醬汁。而罐頭食品如午餐肉、火腿腸等醃製肉類食物,含鈉成分高,也是港人飲食的常見食物。因此,在外食中,不知不覺會攝入過量的鈉。

香港特區政府2015年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該會建議,港人外出用膳時可要求醬汁另上、少鹽,或選擇沒有或較少醬料的菜式;減少進食加工和醃製肉類食品;選購包裝食物時留意食物營養標籤上的鈉含量等。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市民應維持體重和腰圍適中、維持均衡飲食並減少攝取鹽分、以及避免飲酒等。恆常進行體能活動可降低血壓,市民每周亦宜進行至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如急步行)或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如緩步跑)的體能活動。(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
(黃埔百年)三代黃埔人,四代黃埔情——訪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
無人空運時代到來!中國國產大型商用無人運輸機HH-100首飛
為什麼台胞們那麼重視參加海峽論壇?
如何促進兩岸融合?賴岳謙提出關鍵幾點 最後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