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理大研發可持續生物礦化技術 保護海洋基建免受微生物腐蝕

分享到:
2024-04-10 00:5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0日電 微生物誘導腐蝕(MIC)是海洋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會導致混凝土基礎設施出現裂紋等結構性損壞。海洋基建若持續受侵蝕,會縮短建築結構的壽命,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為解決海洋混凝土結構物的腐蝕問題,由香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可持續生物礦化技術方案,能有效保護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誘導腐蝕的影響。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高贊明可持續城市發展教授及環境科學及技術講座教授李向東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創新的生物礦化技術,為海洋混凝土設施提供有效的屏障,免受微生物誘導腐蝕的影響,實現海岸結構物的可持續應用。

混凝土上的微生物誘導腐蝕,通常於存在腐蝕性微生物的環境中出現,例如污水結構物、污水處理廠和海洋結構物。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生物礦化膜,通常被視為主要的防腐機制,能夠提供有效的屏障抑制腐蝕。

李向東教授表示︰“生物礦化技術作為一種環保的混凝土防腐蝕塗層方法,對整體海洋生物膜群落的影響極小。此外,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產生礦物沉澱物,能有效增強混凝土結構的耐用度,而整個過程不僅減少了海洋基礎設施在整個建築壽命的碳足跡和能源消耗,還有助推動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

該研究顯示,生物礦化處理通過減少硫酸鹽還原菌的總量和相對豐度,有效地防止微生物誘導腐蝕。硫酸鹽還原菌是一種厭氧細菌,可產生具腐蝕性的硫化氫,會導致物料損耗。生物礦化膜作為保護層,可以控制硫酸鹽的擴散,阻隔混凝土與具腐蝕性的硫酸鹽還原菌社群。這種保護機制顯著延長了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壽命,對於原生海洋微生物群落又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李向東教授補充道:“如果生物礦化膜保持完整,則毋需在混凝土結構物上再次塗漆。單次塗層處理免去繁複程序,進一步降低了建築成本和碳足跡。”

這種生物礦化技術在腐蝕環境中的應用潛力無窮,適用於如海洋環境、污水環境和水冷卻設施,而這些地方的混凝土腐蝕都是由腐蝕性微生物引起。

李向東教授這項題為“生物礦化可防止微生物引起的混凝土腐蝕,以實現可持續的海洋基礎設施”的研究,已在著名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刊登。

考慮到被細菌滲入的物質表面類型也會影響生物礦化處理的效果,項目將進一步研究生物礦化技術在不同混凝土類型中的效果,以拓展其應用潛力。此外,相關功能預測亦可用於日後的研究,從而在機理上了解微生物作用對混凝土腐蝕的潛藏代謝能力。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未來進一步探索硫酸鹽還原菌和海洋混凝土結構建築壽命之間的奥秘。  (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