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美國三名科學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分享到:
2023-10-04 21:5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0月4日電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蒙吉·巴文迪(Moungi Bawend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路易斯·布魯斯(Louis Brus)和美國納米晶體科技公司科學家阿列克謝·伊基莫夫(Alexey Ekimov),以表彰他們在量子點的發現和發展方面的貢獻。

綜合報道,量子點是一種通常由數千個原子組成晶體。人們通常所說的量子點又被稱為半導體納米晶。就大小而言,量子點與足球比起來,就像足球與地球的大小對比一樣。

在納米世界中,事物的行為確實有所不同。一旦物質的大小開始以百萬分之一毫米(1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為單位來測量,奇怪的現象量子效應就會開始出現。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都是探索納米世界的先驅。1993年,蒙吉·巴文迪徹底改變了量子點的製造方法,使其質量極高。這是量子點在當今納米技術中使用的重要先決條件。

上世紀80年代初,路易斯·布魯斯和阿列克謝·伊基莫夫分別獨立地成功創造了量子點。這種納米粒子非常微小,量子效應決定了它們的特性。

蒙吉·巴文迪,1961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

路易斯·布魯斯,1943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196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ProSamuel Latham Mitchill榮譽教授兼特別研究科學家。

阿列克謝·伊基莫夫,1945年生於前蘇聯,1974年獲俄羅斯科學院Ioffe物理技術研究所博士學位,曾任美國紐約納米晶體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

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由去年的1000萬瑞典克朗,增加到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第22屆海峽青年論壇廈門召開 台灣青年們如約而至
民進黨因胡歌“精神分裂”?台灣青年:本質是內心太自卑
“從家出發再回家” !兩岸青年組棒球隊盼做“兩岸融合的總冠軍”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即將舉行 7000台胞跨海而來
議會改革鬧得沸沸揚揚 44次散會卻一點不講?台灣學者:這是是非不分 國民黨該出來努力一下了
台青:民進黨騙了台灣民眾很多年 我們根本沒得選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連勝文:《慶餘年》裡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