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在以中國留學生親歷巴以衝突:戰火下的這片土地……

分享到:
2023-10-12 08:4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12日電 以色列當地時間10月7日清晨6點多,以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為首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從加沙地帶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截至目前已造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數十年未有的慘重傷亡,而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反擊也已造成18萬人流離失所。

“我們有大麻煩了”和“自由巴勒斯坦!”

筆者居住在東耶路撒冷(以下簡稱東耶)的橄欖山(Mount of Olives;當地人稱 Al-Tur),距離加沙約50公里。這是一個阿拉伯人聚居區。歷史上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東耶由約旦管轄,然而在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這塊地區一直被以色列佔領。10月7日早上8點左右,在屋里還睡眼朦朧中的筆者第一次聽到了防空警報。之後防空警報又在10點多和11點多響起。

然而和城西猶太人聽到防空警報後趕緊跑到指定防空避難所不同,這邊的阿拉伯人把警報當作耳旁風,路邊商店生意照做,人們生活照常,仿佛什麼事都沒發生一般。東耶阿拉伯居民“淡定”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 當地人覺得哈馬斯不會把“自己人”聚居的東耶路撒冷作為目標。之前巴以衝突從加沙來的火箭彈,也沒有落到過東耶路撒冷。第二,東耶的阿拉伯區事實上也沒有專門的防空掩體供人們躲藏。“即便導彈來了,我們又能往哪里跑呢?”早飯過後,筆者出門路過住所旁邊的小超市,里邊的店主大爺這麼解釋道。他小超市里的電視機正播放著半島電視台的阿拉伯語加沙戰況直播。店主大爺邊看電視,邊向我露出無奈的表情,評論道:“我們有了大麻煩。”

10月7日,筆者住所旁的阿拉伯小超市。電視機正播放半島電視台的加沙戰況直播。 作者供圖

相對於大爺對局勢的憂愁,在路邊游蕩的阿拉伯青年們對這次哈馬斯所發動的成功突襲表現得格外興奮,在筆者路過他們時向我激動地喊著“自由巴勒斯坦(Free Palestine)!”

一直以來,在阿拉伯媒體的報道中,以色列軍隊被稱為“佔領軍 (jaysh al-ihtilah)”, 而那些被以色列和許多西方國家定義為“恐怖分子”的哈馬斯武裝分子則成了光榮的“反抗鬥士(muqawumin)”。和西岸與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一樣,絕大多數住在“被佔領區”的東耶巴勒斯坦人在這次衝突中不出意外地站在哈馬斯一邊。事實上,哈馬斯在東耶和西岸擁有眾多支持者。在奧斯陸協議之後巴以和談毫無進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把民族“解放”的希望寄託於敢於與以色列政府武力對抗的哈馬斯身上。與之相對的是,主張和平解決巴以問題,但一直以來高度依賴以色列和西方政府援助津貼才得苟延生存的約旦河西岸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政府則不得民心,被很多巴勒斯坦人唾棄成“傀儡”政權。

這次衝突爆發後,哈馬斯在巴勒斯坦民眾中的威望進一步提升,并成功地把持不同政見的巴勒斯坦人團結在一起。即使是那些哈馬斯的反對者與平時一直把“和平非暴力對抗”掛在嘴邊的巴勒斯坦人權活動家們,也紛紛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積極為哈馬斯的行為辯護,把衝突的責任完全歸咎於以方自2007來對加沙實行的長期封鎖所造成的當地人道主義災難,以及其對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土地的非法佔領。

在這次衝突發生當天,生活在東耶的年輕巴勒斯坦人權活動家Muhammad El-Kurd在擁有超過26萬粉絲的個人X賬號上這麼評論道:“(對加沙的)封鎖就是(對當地人民的)挑釁,強迫(加沙)人民生活在一個開放式的監獄里就是加劇(衝突)。佔領、殖民、竊取(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就是衝突的根源 。”

Muhammad El-Kurd在X上的評論得到了十萬多點贊。

突如其來的槍聲與一場虛驚

相較於從加沙射來的火箭彈,從人身安全角度來說,這次加沙衝突爆發後住在東耶的筆者更擔心的是當地阿拉伯人會響應哈馬斯向駐扎的以色列士兵主動挑起衝突。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被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地區曾兩次爆發為期多年的“大起義(Intifada)”,造成雙方大量人員傷亡。很多人認為,在現在以色列極右翼政府當政和巴以和平渺渺無期的情況下,第三次“大起義”在東耶和西岸的爆發只會是個時間問題。

一直以來,對巴以雙方宗教、歷史和政治意義都極為重要的東耶路撒冷地區就是一個隨時都可能被引爆的火藥桶。今年4月穆斯林齋月期間,以色列警察就在巴勒斯坦的民族地標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和當時正在禮拜的朝覲者發生了衝突,造成50人受傷400人被捕。以色列警方在那次事件中所做出的對這一穆斯林眼中神聖場所的“大不敬”行為正是這次哈馬斯對以發動突襲的理由之一。

就在這次衝突爆發當晚8點左右,筆者所居住的橄欖山突然響起了陣陣槍聲。出門一探,一股催淚瓦斯的氣味撲面而來,在屋門路口又看見一群持槍的以色列士兵和在隱蔽巷口向他們投擲石塊的幾位蒙面阿拉伯青年。見此狀況筆者趕緊跑回屋內鎖上大門。事後據周圍目擊者介紹,這次衝突起於當地阿拉伯青年燃放爆竹,引來了一群維持治安的以色列士兵。所幸這次以軍士兵只動用了催淚瓦斯用於驅散好事的阿拉伯青年們,也沒有實施抓捕。在持續約十多分鐘的槍聲後橄欖山又恢複了平靜。

“那位‘安全先生’在哪里?”

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之際,以色列政壇正陷於始於今年年初的“司法改革危機”。這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極右翼政府在今年1月成立後,迅速推動“司法改革”,意圖削減以色列最高法院的權力,同時讓腐敗官司纏身的內塔尼亞胡總理獲得司法豁免權。

執政聯盟所推行的改革引發了以色列反對派政黨的強烈抗議。從今年2月開始,幾乎每個周六在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都會聚集起數萬人的大規模抗議。為了阻止“司法改革”的推行,抗議者中許多退役士兵宣布將拒絕履行預備役士兵義務,不為這屆不代表他們的政府服務。

這場突如其來的衝突迫使水火不容的兩方擱置分歧。哈馬斯發動突襲當天,以色列反對政黨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在這種日子下沒有執政派也沒有反對派……在‘恐怖主義’面前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對其進行強有力的回擊。” 內塔尼亞胡也表示,歡迎與反對各派組建“戰時聯合政府”。反“司法改革”運動的組織者宣布每周六晚在特拉維夫舉行的例行抗議取消。以色列退伍軍人組織呼籲抗議者在國家危難前履行義務。

事實上,在衝突爆發後,正是很多那些在反政府抗議中發聲,揚言要拒絕為這屆政府服務的退伍軍人在得知很多平民在邊境地區被困後,義無反顧地衝往前線去做志願營救工作。比如現年61歲的以色列退役少將雅埃戈蘭(Yair Golan)。作為以色列左翼政黨梅雷茲(Meretz)的前議員,雅埃戈蘭是對內塔尼亞胡和他領導的這屆極右翼政府最尖銳的批評者之一。10月8日,哈馬斯發動突襲後的第二天,他換上舊軍裝,拿起武器,冒著生命危險六次往返於此次襲擊中傷亡人數最嚴重的一個音樂會派對現場,從那邊成功救出多名被困人員。

然而,在以色列各派罕見團結的背景下,以色列民眾很難掩飾他們對這屆政府應對此次哈馬斯突襲的強烈不滿。“那位‘安全先生’在哪里?那個(他吹噓的)‘從未比現在更強大’的以色列政府在哪里?”筆者的以色列同學Karen在她的臉書賬號上憤怒地批評道。“安全先生”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立的人設,每次競選期間他都把自己標榜成能保障以色列國家安全的最佳人選以得到選民支持。然而這一人設在這次哈馬斯發動突襲後瞬間崩塌。

不得不說,這次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的防禦疏忽和衝突初期應對突襲的拉跨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內塔尼亞胡和他領導的這屆政府難辭其咎。除此之外,很多以色列人還嚴厲批評這屆政府反應遲緩。7日早上哈馬斯武裝分子清晨越過加沙邊境後,以色列政府在之後幾個小時內完全沒有任何反應,直到當天中午左右內塔尼亞胡才發表電視講話。

筆者的以色列朋友絕大多是支持反對派世俗猶太人。除內塔尼亞胡之外,他們還把矛頭指向了現執政聯盟中兩位極右翼勢力的代表——財政部長斯莫格里奇(Smotrich)和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Ben Gvir)。 之前,這兩位部長以經常對巴勒斯坦人發表仇恨言論,支持“猶大人至上”主義,主張對巴勒斯坦人實施強硬政策而著稱。然而,在衝突爆發後,這兩人銷聲匿跡。以色列極右翼勢力的最主要支持群體之一是猶太“定居者”(即按聯合國法理應歸屬巴勒斯坦的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非法定居的猶太人。斯莫格里奇和本格維兩人就是居住在約旦河西岸猶太定居點的“定居者”)。一直以來,這些極右翼的猶太“定居者”們和當地巴勒斯坦平民間衝突摩擦不斷。在囊括了這兩位極右翼政客的執政聯盟上台後,為了照顧這些猶太“定居者”的利益,政府選擇把國家安全的重心放在了約旦河西岸而不是加沙,以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很多這屆政府的批評者認為,正是因為這個政策和對加沙邊境缺乏防範,才釀成了這場悲劇。

“你能指望他們不反抗嗎?”和“將加沙夷為平地”

截至10月10日晚,已經有超過900名以色列人在這場衝突中喪生,受傷人數已經超過了2400人。從傷亡人數看,這已經成了以色列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之後最慘烈的衝突。筆者好友Itamar告訴我,10月7日衝突發生當天,他全家都在安慰他19歲的妹妹。他妹妹去年開始參軍服役(以色列實行強制性兵役,一般情況下每個以色列公民需要為國家服三年兵役),并在之後被派往一個在加沙邊境的兵營駐扎。衝突爆發當天,她正好輪休在家,然而她兩位在軍營的同齡戰友被不幸綁架,生死未蔔(在筆者與他最近一次通話中,其中一人已被確認遇難)。

然而,當Itamar談及他對此次衝突的看法時,他把責任的矛頭完全指向了以色列這屆“瘋狂的”、“不負責任”的政府,而不是哈馬斯。他認為以色列政府必須要為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負責,而哈馬斯給以色列造成的大量人員傷亡,這是以色列人“自食其果”:“你把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逼到牆角,你能指望他們不反抗嗎?”在筆者的以色列朋友中,有很多和Itamar一樣非常同情加沙人民的苦難。

然而,Itamar只能代表以色列小部分左翼人士的想法。衝突爆發後不久,哈馬斯武裝人員把被他們槍殺的一名女性暴屍加沙街頭和他們把老幼兒童擄走綁架的視頻流傳到社交平台後,在以色列立刻激起了全民公憤。“我們要將加沙夷為平地”,“不把哈馬斯完全消滅誓不罷休”這類言論充斥在社交平台上的希伯來語評論中。在這種要為以色列無辜死亡平民“報仇血恨”的公眾情緒下,10月9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Gallant)發表了一段極為憤怒的“複仇宣言”:“我們將完全封鎖加沙……不會有電,不會有食物,不會有水,不會有煤氣——所有這些一切都會被關閉。我們在和一群‘畜生’作戰,我們會做出與之相匹配的行動。”

遙遙無期的巴以和平

相對於10月7日的衝突第一天,此後兩天耶路撒冷似乎平靜了許多,但防空警報還是會偶爾響起。10月9日下午,從加沙來的火箭彈落在了耶路撒冷西郊的阿拉伯城鎮Abu Ghosh,炸毀了當地的一座清真寺,造成一人嚴重受傷。因為衝突的原因,原本白天熙熙攘攘的兩條商業街——西耶路撒冷的雅法街和東耶的薩拉丁街一片寂靜,90%以上的街邊商店和餐廳閉門不開。只有一些超市還在營業,但營業時間被縮短。學校這些天都在放假,筆者就讀的希伯來大學也宣布推遲原定於10月15日的開學日期。推遲原因主要是學校已有大量預備役師生被征召歸隊,其中包括很多筆者認識的朋友。截至10月10日,以色列已經征召了超過30萬預備役士兵增援邊境。

10月8日下午,東耶路撒冷最繁華的商業街薩拉丁街,商店關門,街上空無一人。 作者供圖

近幾日,以色列士兵還在緊鑼密鼓地掃蕩清除藏匿在邊境村鎮里的哈馬斯武裝分子,以色列軍機在加沙地帶進行大規模轟炸,加沙邊境陸續集結了大量以軍坦克和裝甲車。一場針對加沙地帶、以解救被綁架人質、消滅哈馬斯為目標的大規模地面作戰一觸即發。

在以色列北部邊境,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在這次衝突爆發後也蠢蠢欲動,向以境內發射多枚導彈顯示他們的“存在感”。真主黨會不會參戰進一步擴大衝突?這次衝突將會持續多久?這場衝突將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加沙和加沙人民戰後的命運將會如何?

筆者相信沒有任何專家敢對這些問題做出精確預測。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巴以問題不會隨著這場衝突結束而得到解決,巴以間的永久和平依舊遙遙無期。

(作者:希伯來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生 白聖曄 原标题:《巴以冲突亲历记:战火下这片土地的左翼和右翼,青年和老人》 來源:澎湃新聞)  (完)

【編輯:紀東】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