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民眾為槍殺安倍嫌犯求情 專家:日媒過度報道負面結果

分享到:
2023-06-13 21:26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3日電 (記者   關秀英)日媒13日報道,導致日本奈良地方法院12日取消前首相安倍晉三槍殺案聆訊的可疑物件,其實只是一份請求輕判槍殺案嫌疑犯山上徹也的請願書,並沒有爆炸物。

日本奈良地方法院12日收到可疑物件後報警。圖源:日本TBS電視台。

山上原定12日下午在奈良地方法院出席審前聆訊。但奈良地方法院於當天上午收到可疑物件。由於金屬探測器在探測可疑物件時發出聲響,法院馬上報警並疏散所有人。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可疑物為一個盒子,盒子裡有一份文件,是Change.org要求法院對山上從輕發落的請願書。Change.org發起人也向該媒體證實,是他們將這份文件寄到法院,還說他們自去年以來已收集到1.3萬人的簽名。

到底是什麽心態,民眾竟然發起為殺人犯輕判的請願書?

中國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1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時指出,造成這種現象,主因是日本大眾媒體對安倍槍擊案和嫌犯山上的長篇細緻誤導性負面報道,出現“集團過熱報道”所致。

他表示,自去年安倍遭遇槍擊身亡以來,日本社會中出現這樣一種情緒,即同情嫌犯山上、將其視作“英雄”。在日本社交網路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聯名活動,要求釋放或輕判山上,以及一些普通民眾自發向關押山上的監獄郵寄物品,或進行募捐等。儘管民眾的感情是自發的、樸素的,但對於一名涉嫌槍殺他人致死的犯罪嫌疑人的同情,顯得十分奇怪且扭曲。

陳洋解釋,在日本新聞傳播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做“Media Scrum”,可以翻譯成“集團過熱報道”,就是對一個新聞事件,幾乎所有媒體都進行長時間、細緻的報道,一方面確實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則容易導致公眾對某一新聞事件的厭煩,或對新聞事件中人物認知的改變。

他說,去年日媒有關安倍槍擊案和嫌犯山上相關報道中,就出現了“集團過熱報道”現象,日本各大報紙、電視和廣播等從山上的犯罪動機、到製槍過程,再到其成長經歷等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與介紹,並在一些細節上突出山上本人的“不幸遭遇”等,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日本公眾對嫌犯山上的認知,也使山上本人的形象從“嫌犯”逐漸變為“被同情者”,乃至“英雄”。因此,日本社會時下為何會出現同情山上的情緒和現象,原因就恰恰在於此。

他提醒,結合殺人嫌犯山上在日本社會中認知形象的變化,日本各主流媒體實際有必要進行反思,即今後在報道犯罪案件、報道嫌犯的時候,報道的尺度和界限應如何設定。

去年7月8日,67歲的安倍在奈良市街頭發表助選演說時,被現年42歲的山上近距離開槍射殺死亡,事件震驚國際。山上被捕後供稱,他的母親向“統一教”捐贈了大筆金錢導致家庭生活陷入混亂,他因此對“統一教”懷恨在心,襲擊安倍是因為他認為安倍與“統一教”存在密切關係。

山上目前面臨謀殺和違反軍備控制法罪名,如果罪名成立,可能會面臨死刑。(完)

【編輯:關秀英】

視頻

更 多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