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灣區

巴金倪匡金庸等文人手稿在港展出

分享到:
2022-12-15 14:2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14日電 現時文學創作多在電腦前完成,落筆後編輯幾乎不留痕跡,手稿則每次修改都會在稿紙上留下印記。對於讀者來說,這種塗畫痕跡或許便是捕捉作家創作時思緒的最好途徑。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15日開設“時代的跫音”展覽,將展出巴金、劉以鬯、高行健、余英時、董橋等作家手稿,同時呈現楊絳、季羡林、金庸、倪匡、余光中等現當代文人學者書札手迹,讓大眾觀察文學作品前世今生。

巴金選集後記   圖源:香港蘇富比

寫有《家》、《春》、《秋》等小說的巴金是中國“五四”運動以後最著名作家之一,相信不用再多作介紹。這次預展會展出巴金於香港昭明出版社出版《巴金選集》親自選編編目和後記,寫於1980年,包含他在選輯方向之考量。這篇後記只有在這一個版本的《巴金選集》中出現過。

《瞬間》首頁手稿   圖源:香港蘇富比

若想捕捉作家思緒變化,便不能錯過作品初稿。展覽另一焦點在高行健短篇小說《瞬間》手稿。高行健是首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的華人作家,在江西出生,後來與80年代前往巴黎定居。在巴黎期間他創作過許多實驗性作品,《瞬間》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讀過高行健作品的讀者,相信會對其“意識流”創作印象深刻。這個特色亦在《瞬間》文稿中有所展現,《瞬間》原為拍攝電影而作,以不同敍述角度組成片段,情節不連貫、片段互相跳躍,充滿戲劇感,如同在文本上看見蒙太奇剪輯。文稿原本只有五千多字,最後出版定稿字數逾萬,許多文句被加長,也有一些被刪減。

除了名家手稿,這次也展出作家之間往來多件信札,從七十年代開始,時間跨度約40年。史學大師余英時、金庸、倪匡、羅孚與董橋之書信往來都收錄其中。除了能在信札中看到余英時與董橋之間深厚情誼,更能看到董橋與倪匡之間的好玩對話,各文學大師性格形象躍然紙上。

倪匡致董橋信札   圖源:香港蘇富比

這篇信件便是由倪匡寫給董橋的,字跡龍飛鳳舞、難以辨認,如細心留意信件內容,便會發現信件乃在倪匡喝醉後所寫。他中提到董橋借了他一本《金瓶梅》,信中寫道:“《金瓶梅》我沒有用處,在我這裡,廢紙而已,大可不必還我,真的。”倪匡後來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金瓶梅學》,提及他從前不懂欣賞《金瓶梅》,只會集中讀裡面好看之處,這篇信札中便能看到當時其對《金瓶梅》之態度。

作家手稿鮮少一同展出,拍賣行書畫部專家黃曉君透露,其實相關鑒賞工作與書畫無異,主要還是釐清拍品來源,對比傳世作品風格,同時對照內容是否符合作家生平。她表示:“這次展出的始終是初稿,當然是和定稿有所對應。假若你能看到兩者之間不同,那麼觀看樂趣就更大了。”

【展覽詳情】

名稱:時代的跫音——中國書畫暨文人手跡網上拍賣預展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1期5樓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日期:12月15-17日,19日  (完)


【編輯:王軼南】

視頻

更 多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
【通講壇】美為何要否決巴勒斯坦“入聯”?背後或受這一集團施壓
這份戰略合作協議在香港簽署!
美國青年到中國武當山學武14載 是什麼讓他如此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