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文博會20載 華語IP“新三樣”出海時機成熟

分享到:
2024-05-27 20:2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為期5天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27日收官。這一“中國文化第一展”成長二十載,今年的一大亮點是雲集中國網絡文學、網絡劇、網絡遊戲這文化“新三樣”,並深受國際市場青睞。

5月26日恰逢周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進入第四天,展會人氣火熱,眾多深圳市民匯聚國際會展中心參觀體驗。(聞子 攝)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中國文化評論人謝晨星2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在今年文博會現場,看到許多向海外參展商推廣中國網文、網劇、網遊IP(有長久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通過走訪文博會上這些企業的展位,我也了解到,原來要把中國的網文、網劇、網遊推廣到海外,不只是把版權賣出去那麼簡單,還需要了解、貼合海外用戶的消費習慣和觀看習慣進行在地傳播。如進行社交媒體話題運營,以及翻譯、改編中文版原作的‘二次創作’。”

“雖然要花費一番功夫,但我覺得,能讓現在中國優秀的影視劇、綜藝節目等傳播到世界更多角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謝晨星舉例道,改編自九鷺非香所著網絡小說《本王在此》的仙俠劇《與鳳行》今年在中國播出,而幾乎是同時,該劇已在東南亞引起收看熱潮。這離不開深圳雅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雅文傳播)的運營。“今年文博會現場,我聽他們負責人說,東南亞電視市場的觀眾普遍對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很感興趣。另外,這家創辦有十年的機構的誕生,是源自他們創始人在英國留學時經歷的一個‘痛點’,即十多年前,中國留學生很少能在海外看到中國的熱播劇、綜藝節目等。”

謝晨星表示,這可以看作一個縮影——如今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湧上時代潮頭,是醞釀後的水到渠成。“中國的‘80’後、‘90後’已在文化行業挑起大樑,他們往往受教育水平高,不少留過學,或者對世界大勢有所了解並有自己的思考。與此同時,從中國社會層面而言,有文博會這樣成熟的平台機制幫助他們實現理想。”

文博會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台。文博會也是中國國內首個獲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自2004年在深圳誕生以來,其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逐年攀升,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文博會就平台機制特色而言 ,聚焦擴大對外文化貿易,首次設立國際文化貿易展。此外,8大展館還包括專門的影視·出版·版權·遊戲電競展。國際展區面積從上屆3000平方米擴大至本屆2萬平方米,邀請國外貿易機構、駐華使領館、國際友好城市組團等參展,加強與境外文化機構、商會等的合作。這些都為中國文化“新三樣”出海鋪設了平坦的道路。

近年來,中國網文、網劇、網遊繁榮發展,根植社會民心的文化創造靈感源源不絕。中國作家協會近期在上海最新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超5億人,年新增作品約200萬部。2023年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超40億元人民幣,海外活躍用戶總數近2億人,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而網文正是網劇、網遊的重要改編來源。(完)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
(黃埔百年)三代黃埔人,四代黃埔情——訪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
無人空運時代到來!中國國產大型商用無人運輸機HH-100首飛
為什麼台胞們那麼重視參加海峽論壇?
如何促進兩岸融合?賴岳謙提出關鍵幾點 最後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