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抱怨:“台豬”走不出去 “美豬”與“核食”卻要來核心提示:當台灣好不容易走出口蹄疫的陰霾後,台當局卻不敢要求美國與日本恢復毫無健康問題的台灣地區豬肉與肉制加工品進口。 台灣新北市嚴防“萊豬”進校園。圖為抽檢豬肉與一旁快篩劑檢驗呈現雙線,表示豬肉未含萊克多巴胺。 來源:香港中通社 台灣聯合新聞網12月29日發表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的署名文章,題為《美豬“萊”了,但台豬卻被卡在門外》。全文摘編如下: “反萊豬公投”前,執政黨儼然成為“萊豬”的代言人,接著又準備開放福島核食進口,全力護航這些有疑慮的食品,自稱是解除貿易壁壘。反觀台灣豬肉因口蹄疫幹擾,斷送每年數百億商機,終於在去年拔針後,至今仍無法打入美日等市場,卻未見台當局要求美日等國解除對台豬的貿易障礙。 台灣原為豬肉養殖及出口主要產地,依據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2020年11月底養豬頭數調查報告書”統計,台灣上世紀90年代約有2萬多家養豬場,1996年11月養殖高達1070萬頭豬。可惜在1997年暴發口蹄疫事件,導致數量逐年下滑,2020年11月養豬場為3497家,養殖數僅為551萬頭。 口蹄疫更讓出口幾乎歸零,引用農業相關部門進出口貿易數據庫,口蹄疫前的1996年為台灣豬肉出口高峰,出口數量達27.2萬噸,金額亦有15.5億美元,出口又以日本為大宗,當年銷日就有26.9萬噸,金額為15.4億美元。 口蹄疫暴發後23年間,豬肉出口為之中斷,直到去年6月16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終於認定,台灣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生鮮豬肉可重啟外銷。農業部門年初就大肆宣傳,台灣2020年豬肉出口較2019年大幅增長,但經查去年出口量僅為1664噸,出口值也只有500萬美元。去年出口量只有高峰期的1/163。更何況今年還被打回原形,累計1月到11月出口下滑至65噸,出口值也只剩28萬美元。 反觀,外國豬肉卻長驅直入台灣市場,去年進口量超過6萬噸,價值1.7億美元,形成台灣巨大的貿易逆差。其中美國豬肉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進口1.58萬噸,超過四分之一。 近年來,美日兩國不斷要求台灣進口該國有食品安全疑慮的農產品,美國就要求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與豬肉進口,在“公投”之後,已經擋不住“萊豬”進口。日本也多次要求台灣開放日本核災地區(福島、茨城、櫪木、群馬與千葉等5縣)食品進口,並將其作為支持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前提條件,看來蔡當局開放只是時間問題了。 當台灣好不容易走出口蹄疫的陰霾後,經國際認證台灣豬健康無虞,有機會重拾過去養豬主產地榮光之際,許多國家仍對台灣豬肉設限,台當局卻不敢要求美國與日本等國,也要恢復毫無健康問題的台灣豬肉與肉制加工品進口。 【編輯:胡雪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