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李家超上任周年接受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專訪問答全文

分享到:
2023-06-22 20:4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22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將滿一年,6月21日在禮賓府接受了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的專訪。

問答全文整理如下:

中通社:特首您好,非常感謝您百忙之中抽出珍貴時間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專訪。去年的端午節,您接受了中通社專訪,一年過去了,能否請您談談上任一年後今天最想說的話?

香港中通社記者 洪少葵攝

李家超:一年過後,首先我覺得工作繁重,不能怠慢;第二是工作意義重大,必須積極和謹慎。工作繁重,是我們要追時間,三年疫情以及過往因“黑暴”、立法會癱瘓施政“拉布”等,浪費很多時間,要追時間,我們要很努力,工作一定繁重,所以不能怠慢。

第二是工作意義重大,必須積極、謹慎。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七百多萬的香港市民,每一個決定都要周全考慮,做決定要謹慎。政策的影響面很大,風險在哪裡,我們如何將風險處理好、減少影響。

每個政策當然有良好的目的,但也要照顧某部分出現的小問題,政策制定的周全性,一定要全面、謹慎。我的施政報告引入“紅隊”概念,做決策時,要多從不同風險角度考慮,尤其是可能產生的負面因素,因為每個政策的意願都是希望做大好事給市民。大道理在此,小環節我們也要確保做好,“紅隊”概念就是從負面的角度看,如何把負面因素壓到最低,或提供一些補償的措施,處理這些問題。

另一個是多聽意見,確保考慮到所有角度。我們面對的都是多年累積下來的問題,解決不了的因素很多,更要深入看政策涉及的層面、廣度、深度,把握好宏觀和微觀的關係。既要解決問題,也要看這個問題,除了解決“樹木”本身的問題,整個“森林”所牽引出來的關係是如何。我們現在和世界競爭,除了看樹木、森林,還要看森林以外,整個海洋。

所以,工作方面第一要追時間,不能怠慢,第二要積極的同時,也要謹慎、周全。

中通社:謝謝特首。您在這一年有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或者沮喪時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洪少葵攝

李家超:沮喪沒有,困難就有。最大的困難就是找時間,我們要積極,不可以怠慢,追時間、追結果,希望用最短的時間,追回最大的回報給香港。所以,用有限的時間去處理不同的問題,這是每天要面對最大的挑戰。我也要多謝我的團隊,大家團隊精神發揮得好,互補長短。很多都是由政策局的同事,研究後自發提出。

但我作為行政長官,除了在政策局的角度選擇他們所定的優次或選項,更加要考慮整個政府的配合,甚至是要整個香港的利益來看這件事。整體來講,我們有團隊精神,有積極性、主動性,很多時候同事的反應都比以前快。我們最大的推動力,就是見到有成績,以及市民開心,見到市民開心我就開心。

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通關的那幾天,因為疫情,親朋戚友可能都分開兩至三年,一通關時,看到大家擁抱、喜極而泣,其實我心裡既開心,亦有同感。這是我心中印象最深,也是最大的推動力。終於香港可以不再受疫情的陰霾苦困,大家可以開新篇。

在復常方面,我們走的是快車道。遊客五個月就已破了一千萬大關,社會齊心和團結。我出外推廣,包括中東、泰國,大家都很齊心、團結,我覺得力量肯定是大的,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沒有團體的力量大。

現在我們整個香港團結了,大家的共識都是要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我們都同意在這段時間,大家爭取追回時間,取得更多成果。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率領的都是不同領域成功人士,參與訪問團,他們來自專業界別、商界,當我們團結一致推廣香港,唱好香港故事、說好故事時候,大家都好齊心。

我們在中東時,一天有七個活動,但沒有人覺得疲倦。給我感覺是樂此不疲,大家很投入,事實上,大家是疲倦的,但我們熱情很高。現在也都有成果,上次我們去了沙特、阿聯酋,除了即時簽13個意向書外,據我所知,和我一起去的訪問團和企業,都已經開始有一些實際落成的合作方案。

外訪過了四個月後,我們已經有一些真正的合作方案,這些合作方案相信只是開始,還會有多方面的擴大。每一次出訪的團隊,我都刻意繼續將他們團結起來,不是出訪結束就結束,我希望繼續凝聚力量。所以每一次訪問的團隊就變成香港隊的主要隊員,之後會有經驗,大家亦熟悉,下次再推廣香港,則事半功倍。

中通社:上任以来,您外訪去了不少地方,包括中東、北京、大灣區,能否透露下,特首您的下一站是?

李家超:下一站外訪也會是東盟國家,因為東盟是我們最近的夥伴,而且東盟經濟增長比其他地方優勝,有很強的增長力。我們和東盟國家關係好,在過往以及疫後合作,都很正面。所以下一站,我相信會去東盟幾個與香港有較緊密合作關係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這些地方,也是我上次去曼谷出席APEC時,與相關領導建立了溝通,希望繼續鞏固這方面的關係,共識都很正面、很強烈。

中通社:去年7月1日習主席訪港發表重要談話,在特區政府新班子就職典禮上提出“四點希望”、“四個必須”。一年過去了,特首您覺得團隊完成得如何?

李家超:習主席7月1日發表重要講話之後,我的施政報告就以習主席講話作為施政藍圖,落實“四點希望”,還加上青年工作。這是習主席要求香港做的,我亦非常認同、支持這些方向。我很積極在施政報告制定措施,這些措施的目標是起碼五年,我有一些指標,也是以五年作為標準。

在“四點希望”下,有短中長的措施,處理不同問題。長期問題如土地房屋,五年也不能完全解決,畢竟土地房屋所累積的問題是多年的,每年亦有新問題出現,這瓶頸要解決。所以我們制定措施、目標,起碼以五年為目標。

另外我制定了不同發展藍圖,如青年發展、基層醫療發展、科技創新發展,以及將推出的文化發展藍圖,這些是長遠的。我覺得,如果一個政策能解決香港的問題,那就不應有時限。只要正確,這個政策就應該延續。

而政策正確與否,在執行期間可以修正,公眾也可以一起判斷、監督、給意見,來修正政策。只要是好政策就可延續,不應受政府任期影響。因為我們是行政主導,要為香港長遠利益著想。

習主席也說,“一國兩制”是好制度,要長期堅持。長期堅持的意思就是,有些好措施要長期堅持落實,配合“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在未來,藍圖制定好,就要落實好。若願景做不到是沒意思的,我的施政是以結果為目標,一定要做出來,要說到做到。

在此過程裡,可能會有新機遇,例如“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因為國家不同時候有新政策、新指導方向,如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及,我們要做人力培訓的高地,那我們如何發揮優勢呢?我會思考,有什麼新政策會出台。香港的高等教育很成功,有五間百強大學,而且是全世界唯一個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有五間百強大學。我們的基礎科研受認同,超過70%基礎科研被評為卓越。

香港的優勢如何發揮,或者國家政策再有新推展,我們如何利用機會又貢獻又推廣又得益呢,我覺得未來四年會經常有新機遇出現,出現時就要把握機會。第一,香港一定得益;第二,一定是好的貢獻,貢獻大灣區建設;第三,香港得益和建設大灣區所得到的結果,都會令世界各地不同城市,更聚焦在香港,更凸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的地位就更加獲得認同和鞏固,外來的資金、人才亦會因此來港。這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做好,長期要考慮新機遇出現、國家新政策推出後,香港如何對接,既是推動者、又是得益者。

中通社:這一年來,特首您做了很多實事,您認為自己做得最滿意的是哪個領域?

李家超:永不自滿,分數是別人給的,較為符合我要求的是,可以成功走出疫情陰霾,這是整個社會很高興的,我們全面通關與世界接軌,當時大家的喜悅、真情流露歷歷在目,對我而言是施政的大鼓勵,這是符合我要求的。雖疫情已經過去了,但我當時的要求是保存香港市民的信心、希望,可以戰勝疫情、走出疫情陰霾。

我強調穩紮穩打,不走回頭路,給市民的信息是在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和領導下,會走出疫情陰霾。如果當時我們沒有穩固信心和希望,我相信更加難渡過難關。當時大家確實很迷惘,現在走出疫情,全面通關復常,很符合我的要求。

搶人才方面,也符合我的要求。在疫後,我們損失很多優質的人才,所以施政報告提出要招攬3.5萬個海外優質人才。5個月時間,接獲了大量的申請,批出4.9萬人,按照5個月有5萬人才來港的速度,一年則有12萬,已經超出三倍指標。當然我是務實的,上升速度是否能夠延續,我會一直留意著。

在全世界搶人才的情況下,特別是優質的人才,我們要吸納、挽留他們,否則人才就會去別的地方,沒有人才就沒有競爭力。尤其是香港高品質發展,也需要專業人士、科技人才。

例如優才計劃以前限額是每年2000人,我在諮詢時留意到有一個意見,說優才計劃實際上不止這麼少人,還有很多人受限於配額所以沒有申請,建議放鬆配額。我想了一下,優才是拿諾貝爾獎、最頂尖的人才,所以後來取消配額。的確取消配額後,優才計劃近1萬人申請,這個不經意的意見,可以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很感謝這位市民的意見,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很大吸引力,當人才知道有機會來,就會踴躍申請。

另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也是世界百強大學的畢業生才可以申請,這些人年收入是250萬港元。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某一些領域達到了要求就掉以輕心,自滿是不行的,我們更加要奮發自強。因為我們在和世界競爭,特別是人才方面。另外,人才必須到了一定的量,發展才會有爆炸性的倍數回報,這個我有信心,因為大灣區建設是一個發展引擎,希望能吸引所有人到大灣區尋找機遇。

香港是很有優勢的,是連同內地城市和國際不同城市的最好地方,這個橋樑我們一直做得很好,橋樑除了是超級聯絡人外,在每次聯繫時也在增值。我們不只是接線生,我將他們結合一起,還會提供專業服務、網路、經驗分享、如何解決將來的問題,過來人很欣賞香港這一點。

我們希望吸引新的投資者、創業者來到香港,若有這樣的支援,我相信他們會安心很多。再者,我們很重視幫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因此居住的環境要做好,包括教育、醫療輔助等。

以前我們比較重視吸引人才,但現在我們有人才窗口,這是一條龍服務,提高服務給有需要的人才,讓他們來港時更安心。

中通社: 談到搶人才,您認為香港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

李家超:用英文形容就簡單點,香港是可以給你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盡情玩)的地方,不只是有發展的機會,生活亦符合我心中的要求,不會悶,生活多姿多彩,還能投入發展工作。半小時內就可以去爬山的地方,半個小時內也能去郊野公園,還能進行水上活動等。

香港的好處就是,共冶一爐,在這裡什麼都有。有人說香港這是不停的城市,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去吃東西或者活動,可以在香港享受美食、購物、文化、藝術。此外,不同種族在香港互相包容,所以香港不是第二個地方可以取代的。

此外,香港在國家中,是一個通道,進入內地不同城市。若你進入內地,文化方面可能需要一段時期才有深刻的認識,因為有多年歷史,文化博大精深。

中通社:香港疫後復甦幾乎是快車道,但有些評論認為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您怎麼看這種看法?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李家超:香港不只是疫情的困擾,我們的問題比任何一個政府累積更多,因為我們曾經歷兩年“黑暴”、立法會曾經拖垮政府施政,這個困難加上疫情是雙重打擊。在我們全面通關接軌時,雖然已有很多活動,但復原還要一段時間。

國家和美國的關係也是在一個複雜的變化中,有很多針對國家的限制,當然香港也會受影響,如轉口貿易佔我們GDP的大部分。若外國針對我們國家的措施,影響了日常的運作,包括供應等,也一定會影響香港。因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份,香港也是外放型的經濟體。

但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也有國際城市日常運作的優勢,是有加有減的地方,所以要明白香港的環境如何。現在人才回來了,比想像中好,也出台了不同的政策,當然每個政策都有爭議性的地方,如很多工作請不到人,在我們處理時也要保障本地勞工,有一系列措施培訓勞工,令他們更有競爭力,亦有一些政策令離開職場的人重返職場,增加勞動力。

我覺得任何解決辦法都要多元,不是單一的,但成功解決問題涉及幾點:第一、思想要統一,相對以往,大家現在很團結,也同意盡量令香港經濟復原,拼經濟拼發展,說好香港故事。

第二是在政制𥚃,政府和立法會都是最核心的管治元素。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加上我很重視行政主導、“愛國者治港”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事實上我也看到效果是正面的,如政府和立法會互動增多,前廳交流會讓大家溝通更多;第一次互動交流答問會在立法會有正面回應,經過互動溝通交流,有一些有效的政策措施落地,對市民是有利的。

行政立法關係也涉及幾個元素:第一、政策有利,大家在討論政策時不再有政治爭拗。第二、溝通正面,如我在互動交流答問大會提出幾個問題,議員都給了很好的意見,讓制定的政策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第三、大家達成了共識,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建設給香港無限機遇,鼓勵大家去爭取和用好機遇,不浪費機遇,這一個共同方向意識是重要的。

中通社:特首您多次提到要發揮“愛國者治港”的力量和價值。在您看來,愛國者治港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李家超: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一定是愛國者才可以治理,不可能是叛國者來治理。但愛國者價值可以多大,視乎參與者如何釋放個人價值,以及共同營造集體價值。

個人價值就是將自己最厲害的能力貢獻出來,不要想自己的利益,若每個人都能做到,忘我和無私,這就是愛國者治港的最高價值;即只想整體利益、香港利益、國家利益,那就是最高境界。

我覺得要有一個信念,經過理性分析,集思廣益、聽了意見,也看了不同可能性後,還有這個信念。不能有人不喜歡,就不做。很多政策是有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對,要考慮哪個先、哪個後。

“愛國者治港”要釋放集體的力量,以大局、宏觀考慮。以立法會為例,有不同界別的人,他們維護某個界別的利益是理所當然的,否則在議會聽的聲音是不全面的。“愛國者治港”最高境界就是掌握好宏觀和微觀的關係,大矛盾和小矛盾的關係,即時和長遠的關系,這就是“愛國者治港”要判斷的。

發揮個人力量這是微觀,多數是自己的經驗、代表界別去發聲。但要做到“愛國者治港”,就是一條船要向一個方向走,一開始走風浪很大,如果暈船的人一定說,不要走這條路了。但我們還是要克服,克服後就是風光無限的旅程。

如果我們不掌握宏觀和微觀的關係,只說樹木問題,不說森林,那可能會失去很多機遇,而且長遠來說,很多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如何讓我們凝聚並且釋放團體的價值和力量,這就要我們整體愛國者探索、有共識,過程中不斷修正。其實,國家就是示範者,國家在制定政策和執行方面,是示範者。“愛國者治港”,我們首先要高瞻遠矚,要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思維和態度。

中通社:香港實施國安法後,社會大環境恢復平靜,但仍有暗湧。關於國家安全,特首您認為是否還有隱藏風險?需要如何防範?

李家超:國家安全風險必然存在,而且我們要小心風險可能在各個領域醞釀中,從宏觀來分析,某些國家要針對我們國家,當然會做一些破壞工作,在犯法的紅線下做這些破壞性工作,一直都有發生,只是程度上不同,所以我們一直都很警惕。

第一是意識方面影響人,香港的法律是針對行為的。第二是破壞力量,因為建設是需要很多時間去做,但破壞很容易。第三是用一些幌子,目的是挑撥矛盾,製造衝突,這些都是2019年“黑暴”時慣用手法,可能那個時候無端產生一些議題出來,一些是沒有事實根據的,讓他們抓住苗頭後擴大,製造假象、推動輿論、營造氣氛。這是“黑暴”時,“顏色革命”嘗試推動時出現的手法,我們需要要警惕。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很多方面都要牢記。例如“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若本質是壞的,可能通過一些假像、現象作為幌子,當普通人看到現象時就會誤會。幌子是營造出的現象,目的是挑撥矛盾,進行“軟對抗”。這是我們要警惕的,但不代表我們有沒有空間接受新事物,要有警覺性。

我們不僅要看到表象,還有經過歷史提醒自己曾發生的事情,如“黑暴”時香港受到什麼傷害,要經常提醒自己有這個警號。通過這些現象來判斷事情的本質,才不會被人騎劫、被人誤導,我們要警覺紅線以下的破壞力量。愛國愛港,以及希望香港平安發展的人都應該有這種意識。

中通社: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立法工作極受關注,特首曾多次提到國家安全風險千變萬化還需要多研究。二十三條立法的重點內容會是什麼?

李家超:23條立法是必然的,也一定在我的任期內立,我定的時間表是今年或最遲在明年。23條要求制定的涉及7個罪行和活動,我們要參考普通法國家如何針對這7個罪行和活動去立法。

我們經過審視,每個政府、地方、國家的國家安全法都是嚴格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對付的敵人是非常高超的高手,是國家級的。香港國安法有4個罪名,加上23條就7個罪行和活動。有人說,有兩個重疊,即便不重疊也是11個罪行行為。與外國針對維護國安的法律相比,香港只有11個罪行,我們是小巫見大巫。23條立法很嚴謹,要參考其他國家管用的方法再套用。

網絡世界導致很多以前的法律要更新,如英國近日提出新的維護國安的法律。手法的變化會導致香港對國安風險的處理,不斷地演變和要求。所以我希望23條立法,是真正長治久安地管用,不只是回應責任的問題,還要達致目的和我們希望得到的效果。以結果為目標,正正是要放在23條立法的態度。我是心急的人,但也要謹慎,因為這次立法,我希望整個過程,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全,是一條成功的法律。

中通社:特首您上任後公務繁忙,率團外訪、與團隊開會交流、出席社會各領域論壇及活動,在陪伴家人方面還有時間嗎?對一直默默支持您的家人有什麼想說的?

李家超:我很感謝他們支持和包容我,體諒我做特首這方面的工作。在時間方面,我的精力要全情投入工作,他們都很體諒我,也很支持我。當然,大家真真正正見面的時間少了許多,可能就算是見面時,我也沒有辦法完全放下工作,所以在關注度方面,我一定是扣分的,但是他們很支持我,我很感謝他們。我唯一可以回報他們的就是在我任期完之後,我已經承諾我的太太,我會和她遨遊江湖,逍遙自在,希望我可以很成功地做到我應該做的任務和工作,之後香港社會大致上進步,市民覺得幸福,機會變多,香港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家園,就真真正正地和我太太一起去笑傲江湖。

中通社:“超人”已不足以形容您的勤奮,可否分享您保持如此工作熱情與精力,您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李家超:每天能精神奕奕,練氣功是一個因素,但我相信每個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而且想做的事情能做得到、實現大使命時,這個力量是強大的,也是推動我和我的團隊繼續工作最重要的力量。

個人來講,氣功當然幫到我。時間少了,我就用片段式時間,如半小時車程,或者我在家中和太太聊天時練習氣功。因為練氣功20多年,很多穴位打通了,也都會自己運作,很慶幸有這方面多年累積。

這和我做人方式一樣,任何事情都是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我練了氣功20多年,年輕時,40多歲,每天用一個小時練氣功,氣功方面有些修為,健康回報是肯定的。

中通社:今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香港走過不平凡的歷程。有人說,香港變了,您怎麼看?

李家超:有沒變的,有變的。沒變的是“一國兩制”,在基本法頒佈實施後,一個字也沒改變;而且國家主席講過,不變形不走樣,我們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

變的是撥亂反正,走錯路時,擺正方向;變的是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是正確路徑;變的是我們現在更團結;變的是我們更加明白,除了看香港本身樹木問題,更加看森林,更加知道香港,是在地球運作下存在的,所以國際關系、國家整體發展大局,與我們息息相關。

我覺得認知方面是正面,是提升了,變幻原是永恆,變是正面的變化就好了,我覺得好有信心,香港是很有作為,風光無限。

中通社:特首您對於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的新聞產品是什麼印象?您覺得看我們的新聞產品能給您帶來什麼?

李家超:出稿很快,文筆很好,兼且讀者容易閱讀,很精闢,亦很到位。(很接地氣?)當然,讀者都是廣大市民,我不用花很長時間看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且文筆很好,有些字詞我自己下次也可嘗試使用。很多媒體都報道了你們的大作。每天看剪報,政府新聞處會統籌所有新聞報道,我自己都經常看中通的報道,所以不需假手他人。很多文章我都很了解,很有個人感受。我希望中通社堅信自己的理念,繼續做好優質的新聞工作,資源永遠不夠,但團隊精神、理念、創新、不斷求進,廣大讀者有慧眼,會分辨到,會支援你們。

(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現場記者王佳斌、羅光萍、陳卓儀、崔靜雯,攝影洪少葵,視頻陳爍、朱樂怡、付鈺;黎金良、周文菁、張明臻、徐嘉儀等參與整理)

【編輯:黃少華】

視頻

更 多
黎巴嫩撤僑中方行動迅速,台名嘴:去哪都帶台胞證,能保命!
把博物館文物“帶”回家!中國文創冰箱貼腦洞大開掀熱潮
港股交投暢旺 內地客扎堆開港股戶口
“伊朗面臨的後果將遠超想像”聯合國安理會上黎以伊三國代表交鋒
【通講壇】伊朗報復以色列“動真格”,中東戰爭一觸即發?
國慶第三天 香港在研討要幹這件事關未來的大事⋯⋯
抵港一周了,“安安”“可可”近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