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傳統文化成疫後首屆文博會焦點

分享到:
2023-06-10 22:0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0日電(記者  吳一帆)  7日開幕的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正如火如荼,將持續至11日。這一“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促進文化產業交易的同時,也激發著文化創新的活力。而本屆文博會上,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時尚潮流、科技手段結合,擦出不少火花。

本屆文博會現場(中通社)

來自河北的媒體人、出版人張維祥從事中國古籍文化傳播工作十餘年,致力收集整理中國民間古籍版本信息、調研中國民間古籍收藏狀況,對古籍工作充滿熱忱。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張維祥說,他本想親自到深圳參觀本屆文博會,無奈因工作繁忙未能成行。幸運的是,他可以通過以全景拍攝技術搭建的“雲”上文博會平台飽覽本屆文博會。“我切身體驗了當代科學技術對文化產業的助益。”

“我最高興的是,看到這屆文博會上有很多與中國古籍有關的圖書和文創產品,我還有與我一樣熱愛古籍的朋友們會持續關注這些‘讓古籍活起來’的人和事。”張維祥說。

張維祥舉例說,在本屆文博會線下6大展館之一數字文化館裡,今年首次設立了“數字中國”展區。該展區達1517平方米,其中的“數字文化傳承”板塊展示的正是通過數字化手段保護、修復、保存、傳承文物和文化遺產的成果。而中國不同省份的展區中也常常見到古籍元素,如北京館不僅展出了《閱古樓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京津冀古地圖集·國圖卷》等藝術、史料價值極高的中國傳統文化書籍,還有像《慶賞昇平圖譜》書籍禮盒這樣的文創產品,內含仿古的中國戲曲戲票、戲摺、戲單等,讓人“沉浸式”了解中國傳統戲曲的歷史。

6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中國國家版本館考察時說:“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張維祥表示,“雲”上參觀本屆文博會,讓他想起了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很受鼓舞,他會繼續堅持投身古籍保護和傳播工作的初心,以行動實踐理想。

除了古籍類產品,本屆文博會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也是琳瑯滿目。中國地大物博,而“非遺”正是這種多元和諧文化特色的很好體現。

在中國各省份的展區,非遺作品精彩紛呈,展現了各地的風土人情。例如,古來“煙柳繁華地”江蘇揚州組織揚州漆器、玉器、刺綉品等參展,本屆共帶來近300件非遺作品,包括分別出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宇、顧永駿之手的雕漆嵌玉《九龍尊》、白玉籽《仕女》等。而中國黃河文明發源地河南省則在展會現場舉辦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覽、技藝展演系列活動,通過圖片、視頻、現場展演等形式,讓古老的河洛文化在當代觀眾眼前“活”起來,吸引了很多關注。(完)

【編輯:吳一帆】

視頻

更 多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