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找準“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交匯點?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1月16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偉根)近期,中美關係呈現積極的發展趨勢。中美兩國元首在舊金山斐洛里莊園會晤,雙方高級別官員也在經濟金融、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展開溝通,並取得一些成果。 在中美關係改善的大背景下,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法律和仲裁中心,應如何找準“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的交匯點,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呢?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告訴中通社記者,作為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香港是理想的融資平台,沒有資本管制,兼有低稅制的優勢。很多想和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人,都會選擇居住在香港。 香港需要積極向國際推介其優越的營商環境、國際資本進入內地的絕佳跳板,努力擴大“朋友圈”。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5日到訪一家在美國硅谷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也指出企業正積極考慮在香港成立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以發展亞洲的業務。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中通社採訪時指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根據SWIFT統計,今年9月,人民幣國際支付的全球份額升至3.7%,為有統計以來最高值。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全球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約有75%在港進行。 中銀香港總裁孫煜早前在一個論壇上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構建金融機構的競爭力非常不容易,但人民幣國際化為機構發展帶來機遇,特別是中資金融機構。 香港也是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隨著中美關係的逐步改善,香港的國際法律和仲裁服務在促進中美企業合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22年,中國證監會、中國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美方可以派員到香港,獲取美國上市中概股的審計底稿,以及對會計師行相關人員進行問詢。 由此可見,香港有潛力憑藉獨立法律體系和高效的仲裁機構,為中美企業提供一個中立、公正的解決商業糾紛的平台。 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需要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政經環境中,發揮獨特作用,敏銳意識到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機遇。(完) 【編輯:李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