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劉震雲來港講座 與讀者探討文學意義

分享到:
2023-06-20 17:5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20日電  由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19日首場活動邀得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震雲到港,與廣大讀者見面交流,分享逾四十年文學創作心得。

劉震雲是中國當代文壇著名作家,曾榮獲茅盾文學獎、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等,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其作品包括《一句頂一萬句》《一地雞毛》《一日三秋》《溫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部部膾炙人口,道盡人性真相,嬉笑中直指人心。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也在國際上多次獲獎。

劉震雲在講座開首從他與母親的對話中,拋出了“文學是甚麼”的問題。有人說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在他眼中,文學的重要性在於留住生命,把生命在時間和空間的交叉上固定下來,而文學正是從生活停止的地方產生的。生活太匆忙,很多我們來不及仔細思考而被忽略的人事物,都可以在文學里面打撈出來。

劉震雲又指,他在《一句頂一萬句》寫的是一群不愛說話的人,《我不是潘金蓮》寫的是一個愛說話的人,而這次的新作《一日三秋》則是寫一個笑話跟一個人、一群人、一個民族、一個地域之間的關係。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活到最後突然發現自己活成了笑話,《一日三秋》正是以笑話貫穿全書,書寫荒謬的現實和幾代延津人的悲歡。

問答環節中,讀者熱烈提問。有讀者問及劉震雲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究竟是文學的哪個層次能夠超越語言的限制,讓全世界讀者都能理解。

劉震雲指出,讀文學一定是讀它的普世價值。不同民族之間可以有很多種的交流方式,其中像政治交流、社會交流、經貿交流、宗教交流等都容易引起地緣政治的衝突,而文化和文學是其中一種成本低又能即時進行溝通的交流方式。文學大多寫人的生活,而人的感情交流、靈魂交流是全世界共通的。無論是哪個種族或民族,人們哭笑的表情都是一樣的。(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