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土豆”不能是馬鈴薯?綠營政客讓台灣重返“戒嚴”

分享到:
2023-04-19 21:3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19日電(記者 鄭竣凱台灣一本初中生物教科書稱呼馬鈴薯為“土豆”,遭綠營立委指“未使用台灣用語”,更被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改正”。該教科書出版社公開道歉後,許多台灣民眾認為當局小題大做,更有教育專家批評,仿佛回到“戒嚴”時代。

台灣康軒文教出版的初中生物課本  圖自中時新聞網


綠營側翼政黨“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17日質詢時,拿出將馬鈴薯稱為“土豆”的教科書向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提問,“土豆”是指什麼作物?潘文忠回應稱台灣的“土豆”是指花生,並面露驚訝表示該教科書不會通過審查,“台灣教科書怎麼能用‘大陸用語’”。

潘文忠強調,經過當局教育部門審定的教科書必須使用“台灣用語”,如果有出版社在內容用語上出現紕漏,教育部門會進行“糾正”。出現“土豆”用語的出版社隨後也公開道歉,並表示會就相關內容進行修訂。

此事一出,馬鈴薯的“土豆”稱呼在台灣輿論場掀起熱議。如被綠委點名的教科書內容顯示,台灣許多餐廳都有“酸辣土豆絲”等菜品,不少民眾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以“土豆”稱呼馬鈴薯是司空見慣之事,限制教科書不得出現相關表述是小題大做。

綠營立委特地將“稱馬鈴薯為土豆”炒作為“大陸用語”,是為了繼續在教育上進行“去中國化”、“去大陸化”。實際上,將花生稱作“土豆”的說法來自於閩南語,意即“生長在土中的豆子”,是對花生的植物特性的描述,潘文忠所謂的“台灣用語”其實是閩南語說法。

查閱台教育部門編纂的辭典可以發現,“土豆”是花生的別名,同樣也是馬鈴薯的別名,由於台灣語言使用環境多元,“土豆”可能在不同語境下指代不同作物。

綠營政客費盡心機地在教科書中挑刺,反被自家編寫的辭典“打臉”,但潘文忠不假思索地配合“糾正”教科書,更顯示當局意識形態已完全淩駕專業素養。有台灣教育界人士表示,潘文忠的回應顯示台灣仿佛回到“戒嚴時代”,稱呼用語也成為政治敏感問題。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令”後,兩岸探親也隨之開放,民間交流自此恢復並愈加熱絡,語言文化也在這期間不斷交融。近年來,大陸流行文化興起,例如“網紅”、“學霸”等許多用詞逐漸被台灣民眾所接受,當這些詞語脫口而出時,台灣民眾自然不會去想這究竟是不是“大陸用語”。

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去年“世界母語日”時致詞表示,促進不同群體語言的使用,“有機會令各群體互相瞭解、尊重”。綠營政客對待“土豆”的做法與蔡英文的致詞“南轅北轍”,顯然又是一次“逢中必反”的政治操弄,在兩岸渴望互相交流的當下,此類操弄已經站在了主流民意的對立面。(完)


【編輯:梅婉潼】

視頻

更 多
讓投資者“賺錢在中國”!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在港舉行
大熊貓“安可組合”首亮相 市民排隊多次只為能“再多看一眼”
叮叮車變身涼茶舖 帶你體驗老香港的色、香、味
對話張榮恭:堅持“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就能和平發展
政商界人士靈堂送別呂志和 4名港澳前特首等10人扶靈
特區政府兩部門人事變動 李家超率新任局長會見傳媒
香港四維彩墨會員作品展童趣滿滿 熊貓畫成超級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