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追尋父親足跡 馬英九來到馬援墓前

分享到:
2024-04-05 22:48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台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5日繼續在陝西參訪,當天的行程主題為“尋根之旅”。他先後前往馬援祠、馬援墓,追憶其先祖、漢朝大將馬援。

這次第二趟大陸行,馬英九在陝西的行程聚焦文化與家族歷史。4月4日,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在陝西黃陵縣參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曾六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的馬英九,這一次終跨越海峽,首度來到實地親自拜祭黃帝。

香港中通社圖片

5日上午,馬英九一行來到位於陝西楊陵的馬援祠。在參觀期間,馬英九認真聆聽對馬援祠陳設及馬援生平的講解,除了贊嘆馬援的文章列入《古文觀止》外,還對先祖的軍事成就饒有興趣。

館方特地准備了馬英九父親馬鶴淩2005年到陝西尋根的介紹與照片。站在父親的題詞前,馬英九駐足良久,感觸良多。在看到自己以前題寫的“薪傳弘遠”後,馬英九則笑稱忘了何時寫的。來到馬援將軍像前,馬英九當場行三鞠躬禮。

在前一天晚上,馬英九和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會見時提到,此次來陝西馬援祠尋根,他難掩心中激動,此行對他而言意義重大,而兩岸的未來任重道遠,深盼海峽兩岸能够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為振興中華共同奮鬥。

馬英九也提到,這次的尋根之旅,他同樣帶著年輕的朋友同行,因為兩岸青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這種親切的熱絡,正因為我們是享有共同歷史、文化,在幾次的交流中也讓他更堅信這樣的活動是“勢在必行”,也是能消弭彼此誤會最好的方式。

參觀完馬援祠後,馬英九一行下午前往扶風縣拜謁馬援墓。現場解說員先介紹清朝的兩座石碑,碑旁是馬英九父親馬鶴淩所植的一棵樹。馬英九在樹前端詳良久,感嘆道知道自己父親來過,卻不知道父親曾植過樹。

聯合新聞網圖片

馬援墓與馬援祠僅相隔十幾公里,兩地附近的村民聽聞馬英九要來都十分激動,想要一睹“馬先生”風採。不過由於現場安保限制,村民們無法近距離看到馬英九,但仍不停向記者表達知曉馬英九前來尋根的欣喜之情。

待馬英九一行離去後,記者再度回到馬援墓,發現許多民眾驅車前來,也希望能親眼見一見這位馬援將軍的後人。

香港中通社圖片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馬英九會在陝西特意參觀馬援祠及馬援墓?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據記載,馬援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將領,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他不僅是東漢的開國功臣,更以其“丈夫為志,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的豪言壯語,成為了後世的楷模。而馬援墓,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公里的伏波村,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的“漢伏波將軍墓”碑石,更是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刻,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馬援祠則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雖然歷經風雨,但依舊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規模宏大。2000年,這裡被楊陵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對其歷史價值的認可,更是對後人傳承文化的期許。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馬英九曾經透露,他的籍貫雖然是湖南,但祖先的祖先卻來自陝西扶風。明朝末年,扶風馬援的一支後裔輾轉到了湖南衡陽,而他正是這一支的後人。因此,追根溯源,他確實是陝西扶風人,而其遠祖正是漢代的伏波將軍馬援。

2005年清明節,馬英九的父親馬鶴淩老先生還專程到陝西祭祖,並留下了一首詩:“跨海尋根萬裡行,楊淩祭祖正清明;亡人追遠還鄉日,欣見宗親樂太平。”這首詩不僅表達了馬家對祖先的敬仰與思念,更體現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情深意重的民族情感。

此次馬英九率團祭祖之旅,不僅是對個人家族歷史的追溯,更是對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推動。通過參觀馬援祠及馬援墓,馬英九不僅是在緬懷祖先,更是在向世人展示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源與歷史記憶。

退休後的馬鶴淩,致力於兩岸統一和世界和平事業。馬鶴淩的骨灰盒上鐫刻著由馬英九書寫的他生前的一句遺言: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

馬鶴淩非常重視對馬英九的從小栽培和規劃,要求嚴格,也造就了馬英九不同於一般台灣政治人物的性格。

如今,馬英九再踏上了大陸的土地,踏著父親的足跡尋根問祖,心情一定不平靜。父親的遺願或許在他已經無法馬上完成,但無論如何,他頂著壓力而來,無論結局如何,都會對兩岸關係起到一定推動作用,扛起“兩岸和平使者”的大任。

如今台灣政壇一片“綠油油”,但兩岸統一勢不可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偉大而艱難,任重而道遠!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你不知道的香港】特別的非遺文化——一份送給逝者的禮物
中老鐵路還能這樣運輸!55台“貴州造”新能源客車“坐火車”出境到萬象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