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僑批紙短·家國情長:汕頭僑批文化藝術展今日舉行

分享到:
2023-05-24 09:2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24日電  (記者 陳卓儀)僑批紙短·家國情長,由香港汕頭社團總會主辦的汕頭僑批文化藝術展今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展期持續至5月31日。2013年,僑批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僑批,是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和領取包裹的憑證,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為什麼叫“僑批”而不叫“僑信”?原來,在福建方言、潮州話和梅縣客家話中“信”為“批”,僑批也稱“番批”。

僑批興起於19世紀上半葉,直至1979年僑批業務歸口中國銀行管理才完成歷史使命,歷時一個半世紀。粗略統計,留存下來的僑批約20萬件。

僑批主要分布於粤、閩兩省,其中,廣東省潮汕地區的喬批數量最多。潮汕地處廣束省東南沿海,是我國著名僑鄉。漂洋過海的潮汕先民,篳路藍縷,爲了生活四處奔波。他們時刻牢記着“錢銀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及妻房”的臨别叮檸。

一封封凝聚着海外游子血汗的僑批,寫满了謀生的艱辛和對故鄉親人的牽掛。

僑批產生於民間,流轉於民間,收藏於民間。僑批是反映僑鄉歷史最完整且保存數量最多的民間文化遺存,是研究近代華僑史的珍貴檔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有著深刻文化內涵和較高的史料價值,堪稱華僑歷史文化的“敦煌文書”。

2004年4月,汕頭僑批文物館成立,這是中國首家僑批文物館。其成立離不開香港知名潮商莊世平先生、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宣導。

饒宗頤教授多年來對僑批文化給予極大的關注。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饒宗頤慧眼獨具發現了僑批的價值,便將僑批寫入《潮州志》,指出作為民間原生態“草根”檔案文獻,在時間上,僑批和敦煌文書、徽州文書可以形成自然鏈接,系統反映社會演進;在空間上,又覆蓋了華僑海外活動區域及僑鄉各縣,影響廣、價值高。1999年,他在“潮學講座”上提出,潮學最有標誌性的是僑批,它與徽州的契據、契約的價值相當。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