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張伯禮回應

分享到:
2023-03-03 14:0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3日電 當前,新冠疫情走勢、二次感染、新冠後遺症等仍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接受媒體採訪,解答疫情相關熱點問題,並分享其對中醫藥傳承、創新與發展的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資料圖片)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記者:中國還會出現新冠疫情高峰嗎?

張伯禮:感染之後抗體保護期一般在3個月到6個月之間,免疫力好的人,可以保護6個月以上;免疫力差的人,可能3個月以後保護率就下降了。在3到6個月之內,我們是相對安全的。中國剛剛經歷一次疫情高峰,會不會有下一波疫情發生,下一波是什麼時候出現,現在很難準確預估,關鍵還是密切監視病毒毒株變異情況及傳染性的變化,認真做好這方面的監測,但即使有病毒變異發生,大概率也不會發生大規模傳染的情況。同時,也提醒高齡有基礎病的人認真做好強化免疫接種,脆弱人群繼續戴好口罩、做好防護。

記者:如何預防二次感染?

張伯禮: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與人體免疫水平、病毒株變異以及後期個人防護有關。相較於早期變異株,奧密克戎家族的毒株可以引發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重複感染,能夠逃逸感染過新冠病毒後康復人群體內的抗體。雖然尚未有大樣本人群證據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後持續免疫的具體時間,但在新冠病毒感染後,人體免疫系統已在發揮作用。當前臨床觀察,感染後3到6個月內發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病毒發生變異和重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預防感染或二次感染最好的辦法仍是落實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衞生、勤通風、保持社交距離、注意休息等,最好的預防是調節好自己身體的狀態,保持較好的免疫抗病能力。感染轉陰後仍有持續症狀者也可適當服用中藥來改善症狀,促進盡早康復,調節免疫力,降低再次感染風險。

記者:新冠後遺症具有哪些臨床表現?應如何治療?

張伯禮:感染新冠病毒轉陰後患者,仍然存在短期和長期的症狀,成為需要重視的公共健康問題。我們團隊近期聯合全國多家醫療機構對新冠病毒感染後康復(轉陰)患者展開線上調查,共收集全國21012例患者的信息,結果顯示17.46%的新冠患者康復(轉陰)一個月後(5至8周)仍具有一系列症狀,排名較前的康復一個月後持續症狀依次為:咳嗽、乏力疲倦、善忘、睡眠不實易醒、入睡困難、氣短等。因此新冠感染轉陰後,仍可能有三個月內的短期症狀,三個月後的長期症狀。這些症狀隨着時間延長和有效干預,逐漸減輕、消失,有長期症狀的是極少數的。

中醫藥在新冠康復階段也得到廣泛應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在2021年1月指導石家莊中醫藥疫情防控期間提出了早期康復、綜合康復、自我康復的原則,並研製了新冠康復用藥清金益氣顆粒作為院製劑推廣使用。在2022年天津爆發疫情後,首次提出將新冠後症狀分為短期和長期,把研究和干預的重點放在3個月以內,將能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新冠後遺症的發生。我參與制定的《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常見症專家共識》在今年1月發布,其中提出的相關治療建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記者:目前在部分公共場所仍需要佩戴口罩,您認為具備哪些條件才能真正回歸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張伯禮: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包括: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的下降,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已經呈現了這種狀態;社會人群的免疫水平,形成有效的屏障,能夠防止重症和死亡的發生;具有有效的藥物,中國的中藥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同時也有新的治療藥物已經面世;同時中國疫情防控的應急指揮系統、基層疫情處置能力和機制也日趨通暢完善。總體來說,三年的抗擊疫情,中國在這些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已經逐步具備了恢復正常生活的條件。

記者:隨着時代發展,中醫藥發生了哪些變化?仍面臨哪些問題?為傳承與創新中醫藥,您及團隊做了哪些努力?

張伯禮:中醫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哲學思想、理論基礎相對穩定,這些理念雖然古老,但不落後,有些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的前沿,如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等。而具體看病的技能方藥幾乎每個時代都在變化,這些不斷變化的證候方藥就是推動中醫前進的內生動力。以冠心病為例,其“本虛標實”的核心病機不變,但其病機中的“本”和“標”卻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地區的差異而不斷變化,證變治亦變,方藥也變,學術一直在進步中。

中醫藥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使中醫藥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中醫藥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傳承精華,推動守正創新。中醫藥的臨床證據和藥材質量,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兩個瓶頸。我們團隊致力於將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用現代科學技術闡釋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在中醫診療客觀化、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創新中藥研製、中藥大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們開展了全國第一個中醫循證醫學的研究,圍繞提高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和提供中醫藥臨床優勢的高質量證據,旨在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和機制。此外,提升和保證中藥材的品質與功效,讓老百姓用上放心的藥,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記者:您對於學習中醫的年輕人有何寄語?

張伯禮:我希望他們增強文化自信,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了確有療效的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經驗,殊為寶貴,值得傳承創新發展。

從具體學習方面,希望注重在臨床實踐中自覺建立起中醫思維。按照西醫的思維使用中醫中藥,將永遠體會不到中醫的真諦。比如,西醫不會考慮呼吸系統疾病與大便通暢與否有什麼關係,但中醫則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裏”,也就是說,肺與大腸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表裏關係,二者在發病過程中互相影響、緊密相關。例如,我們在救治新冠感染重症患者中,某些上了呼吸機但氧合水平上不去的患者,往往大便不通,中醫會採用通腑以瀉肺的方法,大便一通,腑氣一降,肺的宣肅功能正常,氧合水平明顯提高,呼吸系統的症狀也明顯得到緩解。這就是中醫臨床思維的一個案例。因此,學好中醫提高療效,必須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用中醫思維去認識疾病、處方用藥。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湘菜也可以不辣?湘菜名廚眼中香港的湘菜正宗嗎?
香港記者洛陽體驗“穿越”!為何遊客來這裡都愛穿漢服?
國泰“飛躍理想計劃”復辦 香港學生赴珠海參觀國產飛機
夏寶龍:讓那些見不得香港好的人去哀鳴吧
第42屆金像獎|洪金寶奪終身成就獎 但透露最想拿的是另一個獎項
精華片段|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紅毯星光熠熠
潑水節!泰繽紛!走進香港“小曼谷”體驗泰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