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二十大 ->新聞中心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號

分享到:
2022-10-18 11:3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18日電 據中新社報道,“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在談及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時,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向記者們列舉了一組數據: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GDP從53.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114.4萬億元,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3%增至18.5%,人均GDP從39800元增長到81000元……

10月17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未來,中國經濟走向如何、糧食飯碗怎麽端、能源安全如何守、對外開放如何堅持……17日,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首場記者招待會開啟,約90分鐘的時間裡記者們接連發問。針對中國經濟的關切,三位官員一一作答、回應關切,傳遞出中國經濟的三大信號。

中國經濟韌性強大、潛力巨大

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嚴峻疊加新冠疫情多點散發,中國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仍未減輕,經濟前景如何?

趙辰昕直言,受國內外環境變化影響,當前經濟運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更要看到,面對超預期因素衝擊影響,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

他指出,中國有14億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趙辰昕認為,這些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最近我們做了很多監測,我國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礦山機械、工程機械、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重點設備訂單都在大幅增長,這是非常喜人的。這些都為相關上下遊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趙辰昕說。

圖為中新社記者在分會場提問。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關鍵領域守住安全底線、提升安全能力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其中包括“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為了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表示,要落實“藏糧於地”,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堅持“藏糧於技”,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優化生產布局,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收儲調控,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開展節糧減損,促進糧食節約和營養健康。“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叢亮說。

——為了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談及中國如何重點從固本強基、有序替代、風險管控三個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具體看,要力爭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也要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此外要堅決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用能安全。

——為了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趙辰昕表示,要鍛長板補短板、穩定工業生產、優化產業布局、深化開放合作、強化風險防範。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他特別提到,要全力杜絕隨意關停產業鏈重點企業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堅決避免疫情防控的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等問題,努力確保工業園區有序運轉、企業能夠正常生產經營。

圖為記者在分會場參加記者招待會。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國三個決心不會變,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國內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否就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收縮,甚至講要搞自給自足的經濟?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針對這樣的誤讀,趙辰昕明確回應,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

趙辰昕直言,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也不會變。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發展將為地區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機遇、注入強勁的動力。

在你來我往的問答中,趙辰昕還借機將招待會變成了招商“推介會”。現場他對外國記者喊話:“這裡有很多外國記者,利用這種場合,希望大家了解並幫我們作介紹。我們歡迎各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繼續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

【編輯:石欢欢】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