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8月30日報章社評:搶人才也要留人才 港府需從民生出發

分享到:
2022-08-30 11:2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8月30日電  沒有人才,難以聚財。香港已推出的多項吸引人才計劃,成效不彰。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出席《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明言“香港一定會搶人才”,包括優質的和香港缺乏的,並會在十月發表《施政報告》之時交代新方案。香港各報章30日針對“搶人才”發表社評,都提到需從民生問題入手相關建議。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的《二〇二一年世界人才排名報告》,64個經濟體系之中,香港排名11,超越排名12的新加坡,成為亞洲吸引人才最具競爭力的地區。問題卻在於,報告的細項顯示,香港在“吸引與留住人才”方面從第18位急降至第26位,“生活成本水平指數”排到第61位,特別是樓價和房租太貴造成“趕客效應”。

香港《信報》發表社評,改善就業生活環境,搶人才也要留人才。

報章指,談到難以留住人才,香港實實在在面對嚴峻挑戰。首先,香港的勞動人口愈來愈少,涉及人口老化,亦與方興未艾的移民潮有關。其次,香港已有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似乎成效不彰,人數不多之餘,留港工作的時間亦不長,願意住滿七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比率僅一成左右。

人才無疑要搶,香港並非沒有引人入勝之處,稅率低是一大賣點,但生活成本過高卻把這項優勢抵消殆盡。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報告認為,特區政府應向外來人才提供房屋津貼。另一重點則是招商引資,李家超刻意要搶的是創新、醫療及高端科技範疇人才,那香港就要在這些範疇有充足的工作機會。

搶人才也要留人才,政府該做的是增添誘因和消除離心,唯有改善就業和生活環境,方有望在求才若渴的競賽中突圍。正如畢堅文所言,並非只是香港才有北部都會區,全世界都有自己的高科技地方,不能落後。

香港《星島日報》發表社評,全球降門檻搶人才,港府須破格應戰。

報章指,多國都在放寬延攬人才的門檻,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政府,趁副總理王瑞杰訪港時公布吸納多元化人才新政策,似在搶閘爭飲頭啖湯。外國搶人才已不拘一格,港府須從後趕上,以新思維突破過往條條框框,推出一些更實惠的措施,才能把人才搶下來,留下來,並願意協助培訓本地人才。

港府要與多國爭搶人才,不能採漁翁撒網式,應深思熟慮因應哪些產業最缺乏、最急需的人才選擇性出招,靠稅務優惠的傳統政策已不合時宜,不但要放寬入境門檻,更要針對海外或內地人才最想要的實利,如住房津貼、子女教育津貼、獎金等,務求與深圳和周邊地區看齊。當局即使要穩定樓價,也應設法解決優才置業問題,不妨採取先徵後退措施,待優才居港滿七年成為永久居民後才退回稅款。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政府需以實際行動吸引外地人才。

“一國兩制”下,香港有眾多獨特優勢,本應對人才有極高吸引力,但毋庸諱言,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不少人才望而卻步,特區政府卻未採取任何有力措施減低人才面臨生活成本過高的影響。反觀內地多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近年來紛紛不惜成本地推出各項人才政策。以廣州“紅棉計劃”為例,引進的人才最多可獲得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的購房補貼,或200平方米的免租房,為期10年,在戶籍、子女就學等方面亦有優待。這些做法值得港府借鑒。

建議特區政府可先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主動引進外地人才。例如,本地公立醫院醫護人手短缺是長期未解決的民生問題,政府除善用現有的海外醫生執業資格試和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註冊制度外,進一步引進包括大灣區醫護在內的非本地醫護,盡速補足人手,讓市民感受到輪候時間的縮短、切實享受到引進外地人才帶來的好處,為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支持。(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黎智英與美國的勾結 在香港法院上愈揭愈清晰
看潮汕人的英歌舞與攝影作品 選這個地點很有意思 
中國女排“南長城”徐雲麗為香港學生帶來不一般的排球課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諸神混戰!全球車企高管齊聚2024北京車展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