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觀察:破解香港住房難 拓地增速是根本

分享到:
2022-08-26 20:1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8月26日電 (記者徐嘉儀安居不得,何以樂業?香港房屋供應短缺、“炒樓”導致樓價高企,對於普通市民來說,置業已成幻想。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完善住房階梯,是新一屆特區政府致力破解的難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0月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他早前特意到基層家庭最多的深水埗區收集民意,重申政府明白社會關注房屋問題,因此成立兩個工作組,處理公屋和整體土地房屋規劃,希望盡快交出成績。

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公佈,香港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榜首,中產家庭不吃不喝23.2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更別談基層市民。

香港中通社圖片

為抑制樓價因炒賣急升,特區政府自2009年已開始推出“辣招”,包括額外印花稅、雙倍印花稅等,但十多年來租金不跌反升,新界區40平方米以下私樓每平方米月租從2009年的128港元倍增至2021年的312港元。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說,樓價升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辣招”只是短期措施,壓抑成交量。若要讓樓價穩定,關鍵有效的做法是增加供應。

據政府最新報告,上半年私樓落成量共錄12064伙,較去年同期8961伙增加逾三成,創過去18年同期新高。

葉文祺估計,未來5年私樓落成量相對維持較高水平,平均每年17500伙。但未來6至10年土地儲備用盡,新私樓會下跌至平均每年13000伙,難以滿足剛性需求,樓價仍高企。

買不起私樓的港人,都會爭搶以低於市值價格出售的居屋,目前平均37人爭一個單位。大多基層市民則在輪候公屋,據政府最新數字,公屋申請逾20萬宗,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

競爭如此激烈,深究其因,還是土地供應不足。葉文祺說,特區政府施政重點是要大力拆牆鬆綁、精簡程序,多管齊下地推進大規模發展。

特區政府急市民所需,上屆政府計劃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將是香港未來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佔地300公頃,可提供超過90萬個住宅單位。

其中,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已進入第一階段施工,但餘下階段仍未開始發展,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才動工。

既然大部分收地工作已經完成,特區政府大可將後期計劃推前或合併期數發展,例如將合適的工程,如基建設施、接駁道路等,交由私人發展商籌建,加快建屋速度。

土地不夠,高度來湊。有議員建議,放寬現新發展區地積比和樓宇高度限制,如此一來,最少可提供多2至3萬單位,增加建屋量,此建議得到政府積極回應,早前已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相關申請。

由於建屋需時,目前香港房屋供應仍呈現“頭輕尾重”格局,要短時間內讓市民住得舒適,過渡性房屋顯得至關重要。有議員希望將過渡性房屋供應量由2萬增加至3至4萬,納入住房階梯的一部分。

不論公屋或私樓,土地房屋供應如何做到提速、提效、提量,讓市民住有所居,居有所樂,需要政策也需要專業意見,正在收集意見的《施政報告》或有初步規劃,各界拭目以待。(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