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觀察:香港疫後復甦靠什麼“奇招”?

分享到:
2023-06-15 18:4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5日電 題:觀察:香港疫後復甦靠什麼“奇招”?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三年疫情,環球經濟傷得徹底。儘管新冠病毒已經不再構成重大風險,但“復甦”二字也極其艱難。東方之珠香港,在今年初與內地通關後,經濟展現出了超強的活力,這離不開特區政府推出的系列奇招。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特首李家超日前在財新夏季峰會致辭的一番話引起極大關注。他說,香港經歷三年多疫情後,進入了開放新格局,正全面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

  實際上,從去年7月特首上任後,復甦便是主題。今年以來,各項數據都印證了香港的活力和強勁動能。

  今年首季,香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7%,終止四連跌。細看數據,私人消費成為最大推力,一季度達4748.03億港元,同比增長13%,是自1987年第三季以來的最大增幅,對首季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8%。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觀察,香港的疫後復甦成績來自三方面的動能。他對中通社記者分析:一是香港本地消費火爆,特區政府發放消費券補貼政策效果很明顯。二是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香港旅遊行業也得到快速恢復。第三,香港圍繞金融、貿易等開展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論壇活動,也對提振信心、擴大需求產生促進作用。

  促進消費,並非只有香港在做。環球經濟不確定及俄烏戰爭陰霾下,“靠自己”的內需驅動是主旋律,而香港的消費券等刺激措施,雖然僅是數千元,但與鄰近地區相比效果更為明顯。香港4月份零售總銷售貨值臨時數字為347.14億元,按年增長15%,連續五個月正增長。

  余凌曲分析,內地消費券目前主要集中於汽車等耐用消費品,而香港消費券是餐飲等日常消費品,相對而言還是香港的消費券促進作用大一些。“一般來說,消費者很少會因為5000、10000元補貼就去買30、50萬的汽車。”

  如果說消費券注入的300多億港元是讓市民願意消費,那麼舉辦大型活動更是讓市民有地方消費,這一套“組合拳”鞏固了香港經濟復甦的勢頭。今年以來,“開心香港”系列活動一浪接一浪,流行文化節、酒吧文化節、家鄉市集等富有創意的活動,讓人很願意掏錢買單。這些活動,僅僅是暑假展覽高峰前的預熱。

  據官方估計,今年將有超過250項會議和展覽活動在香港舉行,相信可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商務旅客來港,帶動住宿、餐飲、零售和娛樂等相關行業。

   隨著香港本地消費及遊客的增長,經濟學家均看好今年香港經濟增速。彭博最新調查顯示,香港經濟2023年料增長4.6%,遠遠高於新加坡的預測值1.4%。

  “香港回來了”。這句口號並不是嘴上喊喊,離不開有為政府的務實,離不開有效市場的配合。香港,總有奇招。(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