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探訪“中國炮龍之鄉” 老匠人半世紀“與龍共舞”

分享到:
2023-02-20 21:1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20日電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桂林“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2月1日(中國農曆正月十一),在“中國炮龍之鄉”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舞炮龍活動震撼上演,58條炮龍在縣城賓州鎮激情起舞,數十萬民眾及遊客在爆竹聲裡炸龍祈福,“求樂、求財、求福、求平安、求吉祥”,一派歡騰景象。

2月1日,數十萬民眾及遊客參加2023年賓陽民間舞炮龍活動。 香港中通社圖片

 賓陽縣地處廣西中南部,當地舞炮龍習俗起源於北宋年間,有“中華一絕”、“東方狂歡節”美稱。炮龍是用竹篾、紙、布等材料扎成7至11節長30至40米的龍,被視為新年神物。賓陽縣坊間認為,舞炮龍可以祛除晦氣,帶來雨水、豐收、吉祥和安定。

 一年一度的舞炮龍活動,讓當地扎龍人忙活不停。今年春節期間,69歲的扎龍老匠人鄒玉特出售了15條預定的炮龍,他還制作了1000條適合小朋友舞動的小手工藝龍,供不應求。

 記者近日走進鄒玉特在賓陽縣賓州鎮三聯社區的炮龍作坊,只見屋內擺著各式各樣與炮龍有關的物件,幾條制作完成的炮龍、彩架龍栩栩如生、神氣十足,引人注目。

 鄒玉特出生於炮龍世家,祖孫三代都扎龍,鄒氏炮龍以“做工扎實、形態威猛、栩栩如生”遠近聞名。“我從小就跟隨在父親身邊,觀看父親扎龍、扎獅、扎燈彩等,我對這些民間技藝特別感興趣。”鄒玉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扎龍”老匠人鄒玉特展示炮龍編扎工藝。 香港中通社圖片

 鄒玉特說,他15歲時開始跟著父親學做炮龍,當時他還是新賓鎮中學的一名學生,每天晚上就著一盞煤油燈,父親扎龍頭,他就在一邊跟著學。在父親的傳幫帶下,他將炮龍的扎制技巧和每一道工序反復練習,直到熟能生巧。22歲那年,他獨立扎制了人生的第一條炮龍。

 賓陽炮龍特別講究精氣神,龍的五官、身形、動作都嚴格按比例搭配,每條龍都身覆金麟、盤曲矯健、前爪攀騰、後爪伏地,狀似騰飛、威猛有神。制作炮龍需要全程手工,有扎龍骨、粘龍皮、畫龍身、貼龍鱗、染龍布、裝龍珠等30多道工序,僅龍身各部位的手工結頭就多達兩千餘處。

 竹篾扎制,沙紙裱糊,色布裝配,依勢成型……在鄒玉特的巧手下,瘦而勁的竹,薄而韌的紙,變成了一條條形神畢肖的炮龍。“編一個龍頭要耗時3天,做一條炮龍最少要15天。在制作過程中,每一步都急不得,每一處細節都需要靜心打磨。”鄒玉特說,一個扎龍學徒要出師,沒有別的捷徑,只有日複一日的勤勉與堅持。

 如今,鄒玉特扎龍已有50餘年。在半個世紀的堅守中,他的扎龍技藝精益求精,求新求變:箍骨架的竹篾要帶皮,防蟲不發黴;“龍”眼利用小手電筒進行發光設計;“龍”耳採用大水牛的耳朵,可讓炮龍更加逼真;龍鱗採購制作服裝的小亮片,自己塗紅漆包邊再一片一片貼上……

 作為賓陽炮龍代表性傳承人,鄒玉特不斷鑽研扎龍技藝,被授予“廣西民間工藝大師”等多個稱號。“我喜歡扎龍,只要一天不扎龍,心裡就不舒服,做什麼都不自在。”他說。

 近年來,鄒玉特在傳統炮龍的基礎上還扎制出各種精巧的金龍、銀龍、精品龍,周邊縣市及廣西區外多地都有人前來向他訂龍。他設計的迷你龍、小龍、小工藝龍小巧精致,極具特色,小龍經常給中小學校的學生表演用,小工藝龍作為伴手禮深受小朋友歡迎。

 作為一名扎龍民間藝人,鄒玉特還熱心參與各類炮龍宣傳展示、交流及賽事活動,積極促進炮龍文化在海內外傳播。同時,他大力開展幫傳帶工作,推動扎龍技藝進校園,先後與賓陽縣職業技術學校、賓陽縣思恩民族中學合辦炮龍展示廳、炮龍技藝興趣班等,以此激發當地青少年對炮龍的情感認同和興趣。

 多年來,鄒玉特培養了李繼得、謝向忠、覃得武等多名扎龍傳人。“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扎龍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使扎龍技藝代代傳承,希望越來越多的炮龍少年勇敢追夢,讓賓陽炮龍生生不息。”他說。

 隨著炮龍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賓陽炮龍多次走出國門表演,在國際上頗具盛譽。賓陽炮龍節於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獲評“中國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慕名參加賓陽炮龍節的遊客曾一度超過50萬人次,這相當於賓陽縣總人口的近一半。(完)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香港教育迎“黃金十年”蔡若蓮:要擴容提質 廣納人才
香港譚公誕日 “夜飛龍”降臨
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答中通社問:北京研習之行有三個“最”
香港校際武藝操大賽舉行 700中小學生展“十八般武藝”
逾300件手跡遺物展出 講述南來作家香江故事
長洲飄色緊跟港人北上潮流!推出“一路向北”主題
在人才高峰會上,李家超特別致敬的這個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