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8月13日電 停牌18個月的中國恒大集團昨(12日)晚間在港交所發出公告,於8月8日收到港交所信函,基於該公司未能滿足港交所複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在2025年7月28日之前一直暫停買賣,沒有複牌交易,港交所已決定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股份上市的最後一天為2025年8月22日,并將於2025年8月25日上午9時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公司無意就上市委員會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決定申請複核。曾是中國最大地產商恒大集團的落幕,既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房地產行業邁向新發展模式的起點。
退市:負債最高時超2萬億
公開資料顯示,8月12日,中國恒大公告收到港交所的信函,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恒大沒有滿足港交所此前所發的複牌指引要求,二是恒大從2024年1月29日起一直停牌到今年7月28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已決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即摘牌退市。
中國恒大集團公告。
上述上市規則第6.01A(1)條主要涉及港交所快速除牌規則,即主板連續停牌達18個月、創業板連續停牌達12個月,可直接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隨時刊發除牌通知。
作為港股主板上市的中國恒大,從2024年1月29日起停牌至今已經連續停牌達到18個月,觸及了上述紅線。
根據安排,中國恒大股份上市的最後一天為2025年8月22日,并將於8月25日上午九時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
對於股東和投資者影響,中國恒大表示,在最後上市日期後,儘管股份的股票仍然有效,但是股份不會在港交所上市和買賣,此後,該公司將不再受港交所上市規則管控。
唏噓:港交所上市不過16年
曾經作為中國最大規模的房地產公司之一,中國恒大市值一度高達3700億港元,最終走向退市令人唏噓。因債務及持續經營壓力,中國恒大控股子公司恒大汽車此前曾尋求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經歷多番波折,最終重組宣告失敗。
目前中國恒大仍處於清盤程序中,被除牌僅代表其不再是香港上市公司,不會直接影響恒大汽車、恒大物業的上市地位和恒大物業的正常運營,在法律層面上亦不影響中國恒大境內外債權人行使權利。清盤人將繼續履職,保全及變現集團資產,以保障債權人利益。
同時,據恒大的清盤人公佈的首份進展報告披露,相較於整體資產負債表,迄今為止的變現金額雖然有限,但仍可觀,目前的變現金額合計約20億港元。其中,僅有約8170萬港元來自該公司直接持有資產,餘下約19億港元來自附屬公司持有資產。
事件回顧:
2009年11月,中國恒大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在港上市最大的內地民營房企。
2017年,恒大市值一度高達3700億港元,助推許家印成為當時中國首富。
2021年恒大財富爆雷,後續中國恒大開啟資產重組等動作。
2023年7月17日,中國恒大披露了2021年和2022年兩個財務年度的經營數據,合計虧損超8000億元的天文數字,刷新了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恒大負債總額24374.1億元。
2023年9月,中國恒大公告,該公司接到有關部門通知,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2024年1月29日,中國香港高等法院對恒大發出清盤令,中國恒大開始漫長停牌,停牌前,中國恒大股價為0.163港元/股,淪為“仙股”,市值僅為21.52億港元。
2024年5月,許家印被中國證監會頂格處罰。證監會公告提及,依法對恒大地產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恒大地產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罰款41.75億元,對恒大地產時任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許家印處以頂格罰款4700萬元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