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人民幣還會繼續貶值嗎? 香港中通社8月21日電 題:人民幣還會繼續貶值嗎?
香港中通社記者 葉永成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度貶值、一度跌破“7.3”的關口,引發市場關注。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傳達了穩地產、穩商業銀行利潤、穩匯率的“三穩”信號。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2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地產領域,就是需要認識到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根本性變化,再通過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來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有序發展,此其一。 其次,目前存貸款的息差在縮小,所以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幅度是在下降。這是一個正常規律。在經濟上行的時候,商業銀行利潤率會大幅度上漲。對於如何渡過難關,讓實體經濟承擔金融服務,精準滴灌小微企業便顯得重要。 至於匯率,由於中美兩國面臨著不同的貨幣政策周期。美國正處於加息周期,中國總體來說是在降息周期。所以出現了美元指數大幅度上漲,人民幣出現階段性貶值,這也是正常現象。對於有人擔心,人民幣還會繼續貶下去嗎?什麼時候到底?劉春生說,人民幣不存在大幅度長期貶值的基礎,幣值基本穩定還是能夠得到保障。在外匯的存款準備金制度作一些調整,人民幣的匯率自然會回穩。 近日,中央政策著力挖掘新的信貸增長點,究竟有何啟示?他認為,無論是人工智能,綠色可持續發展,還是新能源也好,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點。“未來,比如說人工智能落地,到底能不能產生一種爆發式,類似於一次工業革命或技術革命,跟互聯網的出現一樣,給各個產業賦能。如果有了一輪新的產業革新,就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劉春生續指,在信貸領域裡面,就會形成中國新的信貸增長點,當中的信息就是,支持創新的方向不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總體方向不變。金融數據總體上將繼續領先經濟數據,為經濟復蘇動能轉強積蓄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認為,金融機構在短期應當通過其投融資業務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增長,甚至做好金融讓利實體的準備;在中長期則應當將其業務布局融入國家重點領域發展大局,為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順利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貢獻力量。 他表示,當前的重點是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8月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下調後,預計兩個品種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也將跟進下調。這將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更大幅度下行。 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會議,強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 綜合市場分析,會議釋放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控進一步發力的信號。在政策性降息連續落地後,接下來金融政策將強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同,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社會預期持續改善,經濟復蘇動能轉強。預計在穩增長政策全面發力推動下,8月消費、投資、工業生產增速等關鍵宏觀數據有望改善。 展望後續,降準仍值得期待,這也是穩定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方式,預計三季度仍有一次25個基點的降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加力,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