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故宮館舉辦“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特展

分享到:
2024-12-10 17:2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10日電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10日宣佈,將於12月18日呈獻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凡爾賽宮聯合主辦展覽,是香港首度同時展出紫禁城及凡爾賽宮兩大世界遺產的重要文物。

來自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凡爾賽宮凡的近150件瑰麗珍寶已抵達香港,並由三家博物館的研究策展與文保團隊檢查狀況及布展。

展覽聚焦於十七世紀下半葉至十八世紀期間,中法宮廷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互相仰慕、啟發與交流的歷史。是次展出文物種類多元,不僅有宮廷肖像以及精美絕倫的瓷器、玻璃器、琺瑯器、紡織品等展品,亦涵蓋書籍、科技儀器等珍品。

展品包括九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以及凡爾賽宮近年來收入的珍藏,其中大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故宮博物院的重點展品之一是,1783年製的菊花紋壺背後有一段“中國訂製,法國製造”的工藝交流故事。此壺過去一直被以為是廣東官員送給清廷的貢品。然而,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專家在其底部發現了一個細小的紅色款,為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琺瑯工藝師約瑟夫·科托(1740–1812年)所署。此壺為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所珍藏,成為中法工藝與審美交融的一件代表作。

法國凡爾賽宮的重點展品包括,香水噴泉(1736–1743年)是法國宮廷收藏並裝飾中國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是當今已知唯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擁有的中國瓷器,曾放置在他的衣櫃內。這件仿哥釉瓷瓶由中國景德鎮瓷工製造,精美的銅鍍金飾件則可能根據法國工匠的圖紙在法國製作,展現華麗的洛可可藝術風格,讓這件瓷瓶成為中法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以及,乾隆帝瓷板像(1776年)的圖像基於意大利耶穌會士潘廷章(1733–1812年)在清宮所製的乾隆帝畫像。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於1776年獲得此瓷板像,並將其掛在凡爾賽宮書房內。據說他之後又收入一件相同的瓷板像,作為外交禮物贈予乾隆帝。(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香港旅遊發展局花車先睹為快 亮點居然是車上插畫!
香港特首李家超向中通社全球讀者致蛇年新春祝福
買年花“發、發、發” 香港花商:年三十前定能全賣光!
中美兩大AI科學家齊預測:2025人工智能走向何處?
2025蛇年十二生肖運程如何?四句箴言助你了解吉凶
生病後不想在醫院排長隊?這項新業務終於來港!
啟德體育園舉辦慈善演唱會測試效果 觀眾超滿意:原來香港可以有這樣好的舞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