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粵諾如病毒、登革熱風險提升 北上港人需注意

分享到:
2024-10-22 11:2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22日電 廣東疾控近日發布健康提示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中國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兒科(含新生兒科)負責人、主任醫師饒曉林指出,諾如病毒感染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周內能夠自癒。感染者需及時補充消耗的水分和電解質(含鈉、鉀、氯),注意清淡飲食即可。專家還提醒稱,諾如病毒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傳染。港人北上跨境購物已成常態,在享受購物的同時,也需警惕病毒感染的風險。

通過糞口途徑傳播

在傳染途徑方面,諾如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發生人傳人傳播。起病後,糞便中排出諾如病毒的平均持續時間為4周,並且最初的24小時至48小時中排出量最大。此外,諾如病毒感染的傳播途徑還包括含有病毒顆粒的嘔吐物飛沫經空氣傳播、污染物污染、攝入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等。饒曉林說:“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可以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學校、餐廳、醫院等。”

做好防範無需緊張

諾如病毒可防可控,港人注意做好防範,亦無需過分緊張。諾如病毒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採取接觸防護、保持用手衞生以及環境清潔消毒。饒曉林表示,諾如病毒感染患者盡量不與其他健康成員近距離接觸,有條件者可使用專用廁所或專用便器,住所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使用獨立飲食用具;嘔吐、腹瀉後,污染的物品和場所要及時消毒,在消毒時要佩戴口罩和塑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污染物。

資料圖:公共衛生人員噴灑滅蚊劑。圖源:南方+

10月底登革熱亦處於高發期。今年登革熱在全球呈現高發態勢,加上進入夏季以來廣東降雨明顯偏多、高溫天氣持續“打卡”,登革熱疫情傳播風險明顯提升。廣州市衞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兼任市疾病預防控制局專職局長張屹表示,目前廣州市登革熱疫情規模也略高於去年水平,全市11個區均報告了登革熱本地病例,預計到10月底都處於登革熱高發時段。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廣州市從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部主管醫師黃新忠介紹,“我們都是登革熱的易感人群,被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後不會馬上發病,潛伏期一般是5天至7天。”感染了登革熱後,有何症狀?專家介紹,主要臨床症狀有發熱,24小時內體溫可達40℃,持續3天至7天,“也會出現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

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關鍵

至於如何預防登革熱,黃新忠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疫苗上市,也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室內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穿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蚊蟲驅避藥物。此外,市民應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過久。

除了個人防護外,政府亦採取強力措施防控登革熱。張屹指出,廣州目前已建立相對成熟系統的防控模式。“登革熱一直以來都是廣州市防控的重點傳染病。經過多年努力,廣州市已建立一套相對成熟系統的防控模式。”張屹說,廣州依靠兩大網絡,保障疫情監測敏感高效。一是通過病例監測。廣州全市超過400家醫療機構常年對發熱病人開展登革病毒抗原(NS1)篩查,實施傳染病網絡直報,一旦發現即時報告,及早處置。另一方面是通過蚊媒監測。廣州全市177個街鎮設置了500多個蚊媒監測點,每周對各類公共場所開展蚊媒監測,監測結果均通過市疾控中心以地圖的形式向公眾公布。


【小貼士】防範諾如病毒

●生水未煮不要喝

●體弱者不要生食水產品及蔬菜

●病人不要為他人加工食品

●無牌餐飲不要光顧

●諾如病毒感染患者盡量不與其他健康成員近距離接觸,有條件者可使用專用廁所或專用便器

●住所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使用獨立的飲食用具

●嘔吐、腹瀉後,污染的物品和場所要及時消毒,在消毒時要佩戴口罩和塑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污染物。處理嘔吐物和污染物時,應先準備消毒乾巾,用消毒乾巾包裹嘔吐物,蓋住30分鐘後才能移除。包裹嘔吐物的消毒乾巾需要放進雙層垃圾袋中,貼上嘔吐物標籤,按找“其他垃圾”類別處理

防範登革熱

●室內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

●外出時,穿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蚊蟲驅避藥物

●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過久

據香港文匯報等)(完)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