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8月24日出伏,中國長達40天的三伏終於結束

分享到:
2024-08-23 11:0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8月23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今年長達40天的“三伏”終於要結束了。8月24日,正式出伏。伏天過後,暑熱逐漸消退,天氣開始轉涼,正所謂“新涼直萬金”。

資料圖源自新華社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中國歷史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這與中國古老的“干支紀日”有關。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只有4個庚日,中伏就是10天;若有5個庚日,中伏便是20天。今年在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所以“三伏”是40天,從7月15日至8月23日。

由於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進入末伏,所以就有了“秋後還有一伏”之說,而在這期間,天氣依然炎熱,民間俗稱為“秋老虎(像老虎一樣發威)”或“秋傻子(可以把人熱傻了)”。

羅澍偉表示,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出伏往往和涼爽連在一起。“三伏”的“上蒸下煮”從此結束,空氣中的濕度很快降低,人們逐漸不再感到悶熱。至於東南沿海地區,類似“秋老虎”的持續高溫往往出現在末伏之後,因此即便已出伏,也還會熱上一段時間。

對於入伏、出伏的氣溫變化,人們一直十分關注,自古就有“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三伏光陰過,初秋宇宙新”“江行逢出伏,楓葉早知秋”的咏嘆。

其中,以北宋大文學家張耒在出伏之日見涼意已至,一口氣寫出的《出伏後風雨頓涼有感三首》最為精彩:“秋風振秋曉,萬境一凄清。幽草蟲響息,高葉露華凝……”“三伏如湯釜,熏煮理亦足。西風半夜雨,窗戶一清肅……”“殘暑扇中盡,新涼枕上歸。微雲起平遠,空碧上朝曦……”,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出伏後炙熱消散的喜悅之情,遣詞造句,令人拍案叫絕。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三伏”期間的飲食,民間早有安排。那麼,出伏後吃點什麼好呢?

“出伏後,由熱轉涼,天氣乾燥,飲食調理莫要忽視。”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應及時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如雞、鴨、魚等,選食滋陰潤燥、和胃健脾的銀耳、雪梨、蓮藕、百合、蜂蜜等,多食時令果蔬中營養豐富的茄子、薯類、海帶及乾果,少吃油炸、生冷、辛辣、燒烤等刺激性食品。(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