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繁花》入港

分享到:
2024-06-25 22:24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在我以前的電影裡,我在香港看到了上海,在這部劇裡,我在上海看到了香港。”香港導演王家衛在其執導的電視劇《繁花》劇集花絮裡如是說。

《繁花》無疑是2024年的開年驚喜,無論是口碑還是關注度,都成為現象級的文化述說。劇中多處場景透出香港的影子:黃河路霓虹滿街的景象,猶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聞名黃河路的干炒牛河,是港式粵菜招牌;外貿、改革、港樂等關鍵字……

《繁花》原著作者、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金宇澄曾在采訪中提到,從紙本到熒屏,《繁花》幕後是濃濃的滬港兩地情。

近日,《繁花》在香港翡翠台熱播,掀起一股“繁花熱”。香港是《繁花》在內地以外全球地區電視平台首播的第一站,設有普通話主聲道及上海話次聲道供觀眾選擇。

在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看來,《繁花》在香港熱播的背後,是滬港兩地在發展過程中的感同身受。

《繁花》以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為背景,聚焦1993年至1994年那個改革破冰、紅利迭出的激情年代,中國股市一路狂飈,各色人物在時代背景下命運跌宕起伏。

同樣的,香港發展到今天亦經歷了許多變革。每次變革的關鍵時期,那些眼光長遠、思維敏銳的人總能書寫商業傳奇。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霍英東先生堅信內地真心搞改革開放,他率先在廣東投資,帶動大批港商投資內地。

變革意味著機遇。許多人都渴望通過個人奮鬥改變命運,阿寶“草根崛起”的故事,點燃了人們的激情。

“個人奮鬥與時代潮流同頻共振,就會演繹無數精彩故事。《繁花》呈現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內地人感同身受,香港人也感同身受。”屠海鳴說。

也正因為這種感同身受,才能讓“滬港故事”,彼此“讀懂”。

25日,正在上海出訪的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一項活動上亦表示,不少香港TVB的節目,都在內地取得良好口碑。港產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內地上映一個半月左右,票房高達6.8億人民幣;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繁花》,更在內地被譽為今年“必追”的電視劇之一。

影視文學歷來“難分家”,常有小說作品改拍成影視劇,或影視劇本引人傳閱。即將在下個月舉辦的香港書展以“影視文學”為年度主題,“從香港閱讀世界:漫游光影文字間”點題,也是對香港今年的影視熱潮一種“應題”。

呼應“影視文學”主題,書展同時還設焦點導演和經典改編影視作品展區,雲集王家衛、何爵天、卓亦謙、徐克、許鞍華及關錦鵬等導演的精選作品,展出亦舒、李碧華、金庸、倪匡及張愛玲的原著小說,以及相關改編電影的精選短片、海報、電子書及主題曲等。

此外,今年香港書展更邀請了《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九龍城寨之圍城》原著作者餘兒出席座談會,與觀眾細談影視文學。

“香港書展并非僅面向本地,同樣也吸引著大量來自內地、海外等對華語文學感興趣的游客積極參與。”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接受中通社記者專訪時,不忘書展帶動旅游的角色。她期望,今屆書展能通過“影視文學”這一廣受歡迎的主題,讓更多市民及游客發掘閱讀的樂趣,細味香港影視文學的獨有魅力。

無獨有偶,繁花不只一樹。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香港文化事業近日佳音頻傳,百年第一間香港文學館在灣仔歷史保護單位落成,更設有文學與影視,與音樂,與繪畫等展廳,以推動社區乃至整個香港的文學風氣。

正如屠海鳴所言,《繁花》啟示人們,香港的文化機構應主動承擔起兩地文化交流傳播的社會責任,發現和引進內地的優秀作品,讓香港市民全面、客觀、準確地瞭解內地。  (完)


【編輯:殷田靜子】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9701”海警船灰頭土臉撤離仙賓礁 仍不死心?
黎巴嫩大量傳呼機、對講機接連爆炸超20人死亡 台商緊急撇清關係
灣區行|中國企業從做代工到提供技術:有些東西封鎖不住
坎耶·維斯特海口開唱!他和中國有什麼淵源?
香港區議員聯合國發聲:香港全方面穩中向好,歡迎來看!
【香港故事】一半理性一半瘋狂 斜槓青年舞火龍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