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香港防疫措施應該穩妥謹慎

分享到:
2022-10-11 18:2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近來,香港不少人士呼籲特區政府將剛剛實施不久的“0+3”防疫政策進一步放寬為“0+0”,也就是來港人士不再需要居家醫學監察,徹底放開防疫限制。

筆者完全理解這種急切的心情,畢竟,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放寬,甚至取消了防疫限制,這難免令人心動。

然而,特區政府肩負著管治香港的主體責任,既要在關鍵時刻有決斷力,也要在眾聲喧嘩中保持定力。如果見風就是雨,隨波逐流,就會被輿論綁架,失去了科學決策的理性,最終吃虧的還是香港居民。

疫情肆虐已近三年,防疫政策“鬆綁”是大勢所趨;但“鬆綁”的節奏,要視乎香港的具體情況而定,必須穩妥謹慎,一步一步、有條不紊地實施。

(圖片來源:中新社)

“0+3”政策符合當下的實際

“0+3”政策是9月26日實施的,這原本就是特區政府一個大膽的決定,超出了大多數人事先預期的“0+7”。從這些天的情形來看,香港疫情又出現小反彈,每日確診數字逾4000例。

輸入病例會不會因這一政策而大幅度增加?觀察期太短,難以得出準確結論。因此,“0+3”政策的利弊得失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時下,有人一提到“核酸檢測”,就說“香港與國際脫軌”;一提到“與國際完全通關”,就說這是“香港保持國際中心地位”的需要。甚至稱政府無視經濟下行的風險、不顧民生之艱難,雲雲。

這種焦躁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妨換位思考。政府冒然行事,如果出現疫情反復,令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令經濟再次受困,出現反復折騰的局面,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綜觀全球抗疫,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月22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場邊與媒體談話時曾表示:“現在只是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隧道裡面仍有許多障礙,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絆倒。”這是善意的提醒,值得我們重視。

“0+3”符合當下香港實際,“鬆綁”如履薄冰,如果不顧一切往前走,將充滿隱患和不確定因素。

平衡好“經濟發展”與“健康保護”

呼籲實施“0+0”政策的人士,側重於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問題,對最大限度地保護市民健康,則考慮得較少。但香港不能回避一個慘痛的現實:第五波疫情致死人數已經逾萬!

上月中旬,當疫亡人數達到9500人時,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於表示,把新冠等同於流感是誤導市民。並指出第五波疫情爆發至9月份,平均死亡率約0.6%。

他還說,大約10%至20%的新冠患者會受病毒中長期影響,引發“長新冠”後遺症,包括氣促、智力功能障礙、頭痛和關節疼等;至於流感患者,一般會在一兩個星期完全康復,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新冠病毒對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危害最大,香港第五波疫情致死群體中,老年人佔比最大。香港是一個老齡社會,保護老人健康是全社會的責任。

誰沒有父母?難道為了眼前暫時利益,甘願讓自己年邁的父母再遭受一次襲擊嗎?

眾所周知,香港第五波疫情的致死率高,與疫苗接種率太低有直接關係。

想當初,政府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卻有人不斷鼓吹市民不要去接種,放大疫苗的副作用,甚至抹黑國產疫苗。當那麼多生命逝去的時候,那些信口開河,甚至信口雌黃的人,誰為逝去的生命負責了?難道不感到愧疚嗎?

經濟發展慢一些,今後還可以追上去;人的生命失去了,就無法輓回。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定會把保障市民的生命權、健康權放在第一位;審時度勢,度德量力,平衡好“經濟發展”與“健康保護”的關係。

不必對經濟發展過分擔憂

對香港經濟的擔憂,最直接的誘因是11月初將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屆時將有200名銀行家或財金領袖來港,“0+3”會給與會人士帶來不便。

也有人擔憂金融人才流失,給香港金融業造成影響;還有擔心新加坡防疫“鬆綁”,會搶香港的“飯碗”等等。

從短期來看,以上擔憂都是合乎邏輯的。但如果從長遠來看、從全局來看,香港對自己應該抱有信心,不要被眼前的風吹草動擾亂了視線。

不妨以金融業為例分析一下。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是依託中國內地這個龐大的經濟體。

國際資本看好中國市場,才把工廠建在內地,把錢放在香港的銀行管理。內地的市場誘人,香港可以資金自由進出,兩全其美。

這些年,隨著內地製造業、建造業走向世界,內地企業也把一部分錢放在香港的銀行,便於在全球投資。這才是香港金融業的最大支撐!

前不久,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在中宣部舉辦的“非凡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十年里,香港數次登上公開招股集資額首位。”這個事實足以說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非常穩固。

從長遠看,國家期望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力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國家“十四五”支持香港打造“八大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香港作為外資進入內地、內資走向世界的通道沒有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垮不了。走掉幾個金融人才,也不用過分擔憂;該來的人才,遲早還會來。

與內地通關須滿足必要條件

香港呼籲與內地通關的呼聲一直很高,中央和內地政府也髙度重視,並持積極態度。香港與廣東省曾深入溝通協商,幾乎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無奈第五波疫情襲來,打亂了節奏。

內地抗疫採取的是“動態清零”政策,與西方國家“群體免疫”“淘汰弱者”的套路完全不同,看似手段嚴格了一些,卻是對人民生命的最大尊重和保護。

迄今為止,中國內地是因疫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之一。在一個擁有14億人的國家能做到這一點,難能可貴!這也是內地民眾普遍支持配合政府抗疫措施最主要的原因。

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就必須尊重內地的規矩。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客觀條件:一是兩地的疫情都得到控制、確診病例都在低位運行;二是兩地的防控政策基本一致,能夠實現對接;三是保持“融通──熔斷──融通”機制,一旦防疫形勢惡化,可以靈活處置。

自8月份以來,內地多個省市爆發疫情,防疫形勢依然嚴峻;因此,短期與內地通關的可能性並不大。放寬防疫政策是趨勢,但只能慢慢來,政府小心謹慎,市民切勿焦躁!

(本文作者為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張琦】

視頻

更 多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銀髮婚禮|讓我為你再披上婚紗
4月22日齊“走塑"!你準備好了嗎?
三十五載時光之旅:與戴安娜王妃再度邂逅香港
【通講壇】美為何要否決巴勒斯坦“入聯”?背後或受這一集團施壓
這份戰略合作協議在香港簽署!
美國青年到中國武當山學武14載 是什麼讓他如此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