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專訪首屆“港漂”:棄清華北大而來 他們後悔了嗎?

分享到:
2022-08-16 10:1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同期】首屆內地來港本科生

  我想如果是說讓我再做一次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不後悔。

  對我也一樣的,我覺得如果在北京的話,不一定有現在這樣的一個生活是吧,香港能給人提供很好的一個機會繼續發展。

  當年沒過來就不會認識他了。

  沒有後悔,只有很多的回憶滿滿的回憶。

  我覺得是挺喜歡這個城市的,然後也是體驗了很多可能我如果在清華讀書會體驗不到的一些東西。

  是一個比較還算比較理想的一個生活的城市,我覺得反正我現在感覺我還是特別享受在香港生活的。

  我覺得可能跟我們在金融圈有關係,香港確實金融是一個太發達的地方了。

  對我而言也沒有後悔。

  我也不會後悔。

  我來香港以後確實開始有一段時間是有點後悔的,我的很多同學也是在北大清華讀電子工程系,北大有了一個圖書館說可以開門開到12點到通宵,他們很開心可以通宵的學習。反觀我當時在香港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同學他們真的專心努力學習的人很少,我當時還是有一些落差的。我覺得如果是在留在北京的話,我相信我的路徑就會比較清晰。

  到這兒你要真的比較自律,你的發展可以上不封頂是很多元,上是不封頂,下它也不保底。

  【介紹】合照 我們是首屆內地來港本科生

  【同期】首屆內地來港本科生

  我們當年高考比較早,沒有一個很完整的來港(就讀)的項目,我們是考了內地學校,我是北大,她是複旦。當時第一次放榜是去了北京的學校,學校有不同的方式通知我們,有個機會來香港。

  當時覺得香港很遠,對我來講好像不是不是很舒適。但是家里人覺得香港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就鼓勵我來這邊看看。

  我就打電話回去,我爸媽說這個是你的事情,你自己獨立去這個做決定,然後唯一的希望就是說你以後要真的去了之後,萬一要是反悔了,你自己不要去找我們就好了。

  我從四川到北京其實也才幾天的時間,新鮮勁沒過,當時我還想說香港的學校都沒聽過名字,因為91年科大才建校的。

  因為我是北京人,等於我從小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直都在北京,然後大學是進了清華,估計就業也是在北京就我這輩子基本就鎖定在北京了,所以有香港這一個機會,我覺得是一個好像不太一樣的經歷。

  因為我是廣東人,從小也是看港台的連續劇比較多,所以對香港還是有點崇拜的。另外一個原因當時我也想往外面衝,覺得人生這個選擇也是最正確的。

  我來香港之前是在南京大學,我們當時南京大學總共8個同學一起來香港。

  我是先當時在北外培訓完了之後,跟大家一起從北京過來的。坐直通車28個小時,我們當時還沒有快車,然後我記得是在東莞那邊入境的。

  我當時是坐上海到九龍的直通車,和我們上海複旦一共6個學生一起坐的直通車來的,然後在車上我還記得1一位女同學就一直哭,也是第一次離家。

  香港這邊的同老師跟一些同事,然後他們就開始在車上講廣東話,我就覺得很新鮮,你覺得好像真的是來到一個不同的地方了。

  因為我們來的時候是1月份,北方北方是很冷的,但是那時候南方香港就沒有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在一路在換衣服就換樂寶。

  到了紅磡火車站出來之後,我感覺當時還是覺得蠻震撼的,因為出來之後香港的道路還有整體的幹淨程度,車的秩序。

  我當時第一個震撼我的就是他的洗手間,洗手間真的挺好的,首先他都是抽水馬桶,然後還有衛生紙,我覺得是很少見的,當時覺得香港隨便一個地兒,它的衛生間都是標配。

  在路上的話各種汽車也非常多,都是進口車。我當時第一印象是這里的蘋果是論多少塊錢一個來買的。

  因為以前在我們那邊都是多少錢一斤這樣子,對。

  這個也是當時對於香港的物價水平,可能那個年代跟內地也是一個很大的差距。

  我記得我們那會兒好像電腦還是一個挺新鮮的東西,然後到這兒我們就去computer,然後這個去然後我申請了我有生以來第一個郵箱,就用到現在。

  這個(困難)還蠻多的,你一個最明顯首先是個語言,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當時到餐廳,然後原來有一個下午茶,它叫菠蘿油,當時就看著餐牌很不解,就是什麼叫菠蘿油對吧?你怎麼能够把菠蘿跟油放在一起,這到底什麼東西?

  去餐廳排隊買叉燒飯,前面那個人說叉燒飯,我就跟著他說叉燒飯,知道了買好了,原來這個就叫叉燒飯。

  我學的廣東話一個是叉燒飯,後來我就覺得老吃的一樣不太行,但他其他的菜我真不會點,我就說這個,那個。

  我們那個時候在高中的時候都是英文都還沒有聽力考試,你可以想象,然後我們一下子來到香港,你要用英文作為一個工具去學習新的知識,特別是當時在商學院,我記得我們好多印度教授,你就覺得前兩節課你是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你得靠自己去看書,然後書本也是英文的。你周圍都是香港的學生,我那時候感覺就回到宿舍,你腦袋里就嗡嗡的。那個時候做作業都是香港的同學他們用廣東話討論一下,然後他們派個代表可能用英文。大家英文也都不咋滴,那個時候然後討論一下。

  我覺得當時還是和家庭分開的比較遠,因為一直都是在北京,通常比如需要經常給家裡打電話,但是我記得當時的通訊沒有現在什麼。對投幣。是10塊錢,只能打一分鐘,對。那時候也沒有,手機電話也是沒有的,就用學校裡面的一些固定的電話來打,對。(訪問者:10塊錢價錢挺大)的對是對。

  然後那個時候只能跟家裡人就簡單去聊一聊,你們怎麼樣都很好,好然後就掛掉了,或者實在不行,然後再補一個10塊錢,快沒快結束的時候,50多秒的時候再投一個10塊錢這種。

  我覺得可能我們是第一批,所以當時學校也比較照顧我們當時有一個叫understanding風控的課程來的,所以有一個總警司帶我們去參觀油尖旺。然後總警師也帶我們去參觀立法會,了解這香港是會怎麼運作的。

  學校安排的比較好,我們來的時候的話有教授帶我們去了解香港本地的環境,包括我們在科大帶我們去爬山,帶我們去釣墨魚,然後也專門安排了香港本地的學生跟我們負責一對一這樣交流,或者一團體跟一團體交流。

  大家對我們都非常好,這對於第一他對我們比較好奇,因為沒有見過這個。完了之後就對我們想多了解一些,完了所以跟我們關係都搞得不錯非常好。

  我們也能融入他們的生活比如說帶我們一起去唱歌,帶我們一起去買東西。

  我們跟他們學廣東話,他們跟我們學普通話

  我自己的本科畢業設計也是跟一個本地同學一起去做的,對大家的關係後來都非常好。

  我覺得實際上在我們前幾年,不管是學校還是工作的時候,坦白我覺得整個學校社會實際上都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同事的普通話水平不高,但是他也都會對於你的背景會蠻有興趣。我覺得在我們當時入職或者是入校的幾年里面,實際上都是得到了很多的大家的關心。

  香港實際上是個蠻蠻好的城市,

  整個香港人整體的法律意識真的很強,然後大家特別守規矩,所有人腦子里都有一把尺子,然後這把尺子是一樣的,然後大家的整個行為是特別統一的,所以它的效率是很高的。

  香港人是很抓緊時間的這麼一個就整個這個群體都非常抓緊時間節奏非常快。

  選擇很多,你看我們小孩子讀的學校,你可以由公立、職資、津貼、私立、國際你可以跟進自己的需要選擇,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工作的地方,生活地方基本上10分鐘你就可以進到海灘,10分鐘你就可以到行山徑,所以我們公工作之餘的享受生活也比較豐富多彩。

  跟歐美去比,我覺得首先第一它沒有輸掉它的國際性這一環,它還是跟國際上保持著非常緊密的溝通溝通,但同時它跟內地也是保持非常緊密的一個溝通,所以它是相當於是把雙方的優勢都給它集中了。對於我們學術界的話,老實說可能最大的魅力的話是來源於它的這種包容,然後自由。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并不是因為說它有某一個IFC的建築或者icc的建築或者說有這個維多利亞港,更多的是在於它的核心價值,包括它的法治,它的普通法系以及貨幣的體系。

  這10年相對來說的話,我們看到很明顯的變化,就是政府在這方面的資金的投入確實多了很多,像我剛來的時候只有兩三個人一個研究小組,現在變成20多個人。

  10年前20年前,如果說香港好的學校,那就是科大港大中大,但是現在其實香港其他的幾所學校也越來越好,從各個方面不單單是研究教學各方面,我覺得都是相當於百花齊放,我覺得現在這個趨勢是這樣的。

  原來我們都是坐著綠皮火車來,現在就變成了高鐵了。另外你這大的基建,在西九龍那邊也會有故宮博物院,我們哪怕是坐地鐵,那麼其整個香港的地鐵系統的話,哪怕是放在內地來講,它都是一個很先進的系統。現在我們到了這個年紀也希望作為一個推廣跟年輕人去談一談。其實來到香港念書,來到香港發展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它的國際化,它的整個包容度,它的開放度還是走在世界的前沿的,而且非常的多元化。

  總體來講就25年過去了,香港我覺得都是在向一個欣欣向榮更好的方向發展,雖然說有波折,但是不影響它的大趨勢。

  我最欣慰的是我覺得剛來的時候我們真是少數,現在我們這種人這個群組也多了,反正然後兩邊的融合也大了。我周圍也有好多香港本地的人,他可能本科到內地的高校去上的,比如說中山大學濟南大學,他說普通話的流利程度,以及他跟你去溝通關於中國的情況,香港的這些視野它其實越來越同頻了。

  我比較欣慰的就是我接觸到的香港人,他們對內地的理解對內地的認同感其實大部分是越來越強了。比如說我們剛來的時候,他們就覺得我們是內地來的人,現在的香港人他會分清楚你是東北來的人,你東北人有什麼樣的特點,你是上海人,上海人是什麼樣的特點,廣州來了廣州人是什麼樣的特點。其實他看中國已經不像以前是一個單一的內地的群體,它現在也是一個多元的立體的群體,而且我接觸到很多香港的本地人,他們也跟我們就是說現在出國旅遊,他說他自己是中國人的話,他覺得很自豪很開心。

  我自己本人的話也是跟內地很多高校保持很多的合作,我們基本上從南到北一流的高校我們都有合作。然後像以前疫情沒有的時候,我大概一年會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內地各個地方去講學訪問,跟他們去討論合作,一起申請項目,一起去合作寫文章帶學生,所以我覺得是非常舒服的這麼一個過程。

  香港跟內地之間的各種聯繫也是很深刻的,當時我們去武漢里邊去接很多的家庭回來,你當時就想不到原來有這麼多的香港的人,實際上跟內地也在內地的不同的城市里面在生活,這種內地跟香港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一個要割裂開的東西,還有一個千絲萬縷的很深刻的這麼一個這麼一個聯繫在。

  我們來到香港的話,受賽馬會的支持來到香港,那麼未來的工作的目的,其中一部分我覺得支持香港的一些年輕人能够到內地去尋求一些機會和一些發展的鍛煉,從我的角度來講,也是希望能够把當時受賽馬會的受惠與支持,能够回饋與香港。

  我們的同事晚輩很多也是內地來的,我們也會作為來這比較早的一批,我們也會給他們一些生活上各方面的一些支持。

  我們中國人都會有一個小家的概念,一個大家的概念 ,新來的小同學們,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够幫助他們把小家做好我覺得已經很好了,。

  我覺得這一點反正這個身份我們永遠是帶在身上,所以對於內地來港的,不管是學生年輕人或者是來這兒尋求就業機會的,我們在力所能及的上面都會給予一些互相支持。

  希望香港越來越好,先和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然後大家能够在這個環境里尋求到各自需要的機會,然後小家經營好,大家經營好

  我們不需要祝福了,我們直接為此而奮鬥,為此而努力就好。反正我們對於發展是充滿信心。

  我是希望香港會越來越好吧,然後人民也都能够安居樂業,然後大家都能够很開心。

  希望香港能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引進各方面的人才,把香港發揮的越來越好行。

  記者 陳爍 張宏斌 雷睿 香港報道

視頻

更 多
湘菜也可以不辣?湘菜名廚眼中香港的湘菜正宗嗎?
香港記者洛陽體驗“穿越”!為何遊客來這裡都愛穿漢服?
國泰“飛躍理想計劃”復辦 香港學生赴珠海參觀國產飛機
夏寶龍:讓那些見不得香港好的人去哀鳴吧
第42屆金像獎|洪金寶奪終身成就獎 但透露最想拿的是另一個獎項
精華片段|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紅毯星光熠熠
潑水節!泰繽紛!走進香港“小曼谷”體驗泰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