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港中大開發演算法評估疫苗保護力 助研發具針對性疫苗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7月14日電 (徐嘉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團隊14日公佈,成功開發一項生物信息演算法,快速評估不同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準確率高達95%,可為疫苗設計提供信息,有助研發對變異病毒具針對性的疫苗。
傳統的疫苗有效性評估,一般是在人群接種疫苗並有部分人感染後才能測量,需時約4個月,當變異病毒出現後,又要重新測量。而演算法是直接通過病毒測序數據,在人們接種疫苗及感染病毒前就預報疫苗有效性。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王海天指出,由於每個地區流行的病毒株不同,如香港目前流行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2,俄羅斯則流行德爾塔,演算法可測量不同疫苗對不同變異病毒的有效性,準確度高達九成五,有助流行不同病毒的地區選擇其最有效的疫苗。 對於目前漸趨流行的BA.4或BA.5,王海天表示,科興和復必泰疫苗對預防重症有效性皆達50%。 領導本次研究的中大醫學院臨床研究及生物統計中心主任徐仲鍈表示,此技術有助研究人員在新變異病毒廣泛傳播之前,即時知道何類疫苗最有效,從而選擇疫苗抗原,研發更具針對性的疫苗,讓民眾獲得保護力。醫護人員和政策制定者亦可根據疫苗有效性資訊,衡量變異病毒引起的疫情規模。 王海天透露,中大醫學院已與mRNA疫苗藥廠合作,利用此演算法,為其研發針對不同病毒變異株的多價疫苗提供評估,技術亦可應用於臨床試驗。(完)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