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2月5日電 據《中國文化報》報道,白皙的膚色、藍色的眼珠、高聳的鼻子,高貴、神秘、典雅的氣質……這就是日前憑借電影《藍色茉莉花》中出色表現獲得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最佳女演員提名的凱特•布蘭切特。
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是好萊塢電影界為鼓勵獨立制片人建立的一個重要獎項,分量相當於獨立電影界的奧斯卡。能獲得這個獎項的提名,得益於凱特的演出天賦,更緣於她的認真和努力。
凱特1969年出生於澳大利亞,1992年從澳大利亞國立藝術戲劇學校畢業後,便主要從事戲劇演出工作,其中尤以演出莎翁戲劇居多。戲劇學院的功底加上天賦使她在舞臺上迅速崛起,頻頻獲獎,成為澳大利亞一顆戲劇新星。
1997年,凱特通過《天堂之路》開啟電影生涯,此後又憑借《伊麗莎白》一炮而紅。對於《伊麗莎白》這類已經翻拍過多次的歷史題材電影來說,要拍出新意很是困難。加上伊麗莎白女王這個角色早已被奧斯卡影後蓓蒂•戴維絲和格倫達•傑克遜詮釋過,所以那時的凱特壓力很大。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不僅閱讀了有關伊麗莎白女王的大量傳記,為了感知貴族世界,凱特還特地到藝術館參觀伊麗莎白的肖像畫,想要從她的面容及眼神中捕捉些許風韻。
功夫不負有心人,凱特把這個16世紀的女王演出了歷史感,同時讓觀眾感到親切真實,折服於她纖秀外表下的勇氣和力量。導演謝加•凱普爾對她的表演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雖然凱特是個新人,但她多變的素質可以勝任任何復雜的角色。”由於這一角色的巨大成功,凱特獲得了1999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並斬獲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凱特獲得了很多扮演名人的機會。《飛行者》導演馬丁•西科塞斯邀請她扮演凱瑟琳•赫本,聽到這個消息,凱特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凱瑟琳•赫本是她的偶像,扮演她無疑是至高的榮耀,而當時已經96歲的凱瑟琳•赫本得知將由凱特扮演自己時,也感到非常滿意。2005年的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凱特憑借在《飛行者》中對凱瑟琳•赫本的出色演繹,贏得了最佳女配角。
2008年的第8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凱特又分別憑借《伊麗莎白2:黃金年代》和《我不在那兒》獲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看《我不在那兒》時,你一定無法相信那個頹廢、英俊、瘦削的男子是由一個女人扮演的。在看過著名歌星鮑勃•迪倫的錄像後,凱特深深愛上了這個人物。為此,她反復研究迪倫的招牌動作,並竭力模仿他的一言一行。憑借逼真而獨特的詮釋,她坐上了威尼斯電影節影後的寶座。而在《伊麗莎白2:黃金年代》中,9年前那個還有些稚嫩的女王已成長為成熟剛強的手持權杖者,她的感情更深邃,力量更強大。
一路走來,凱特塑造的古典女王形象最讓人難以忘懷。導演史蒂芬•索德伯格評價凱特道:“她是一位貴族,她為我們呈現了這個時代稀有的典雅女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