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首頁|香港|澳門|內地|台灣|國際|財經|娛樂|文化|體育|休閒消費|圖片|滾動

香港新聞>> 維港要聞 | 社會萬象 | 港媒評論 | 政府聲音 | 社團新聞 | 香江漫話 | 維港財經

調查指三成25歲以下港青年有抑鬱症狀

2011年04月28日 14:34    稿件來源:香港《文匯報》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指,青少年不滿社會欠缺機會,對前景充滿疑惑,長期處於有關環境下,有機會發展成為抑鬱徵狀。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新聞網4月28日電 香港青少年正響起情緒病警號。再生會於2009年起,向逾千名25歲或以下香港青少年進行抑鬱徵狀調查,結果發現32.5%受訪港青出現抑鬱徵狀,較成年人高近3倍,當中有近半屬重度抑鬱,推算全港有58萬名25歲以下青年患抑鬱,以女性患者居多。

  香港《文匯報》報導,同時,年輕人出現自殺或自殘意圖比例分別達46.7%至57%,遠高於亞太鄰近地區。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青少年較成年人更需要社會關心及認同,倘抑鬱情緒不斷累積,容易錯誤產生社會歧視他們的想法,甚至以激烈行動宣洩情緒。

  再生會早前向1120名25歲香港青少年,進行抑鬱症評分問卷調查,部分受訪者是該會會員。結果顯示,受訪港青出現抑鬱徵狀比例達32.5%,若按全港有180萬名25歲以下青年人口計,推算有58萬名年輕抑鬱症患者。若按年齡組別劃分,調查亦發現,15歲以下組別出現抑鬱徵狀比例高達33.7%,15至25歲組別比例則佔31.2%。

  中文大學早前一項同類研究發現,香港成年人抑鬱症發病率為8.3%,對比今次調查數據,青少年發病率明顯較成年人高近3倍。

  內地新日同年齡組別僅10%

  調查又發現,香港年輕人出現自殺及自殘意圖的比例同樣高企,15歲以下組別中,有57%受訪者曾有自殺或自殘念頭;15至25歲組別,則有46.7%受訪者曾出現相關情況。再生會指出,過往內地、日本、新加坡及澳洲等亞太地區都有同類調查,青少年出現抑鬱徵狀比例,與出現自殺及自殘意圖比例,均僅約10%。今次調查結果,反映本港青少年情緒問題嚴重。

  再生會主席黃至生表示,青少年的人生閱歷較淺,較欠缺表達情緒及減壓技巧。加上青少年容易有自我中心思維,希望得到別人關心、認同,每當學業、家庭或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負面情緒無法紓緩時,容易令抑鬱徵狀加劇,甚至引發情緒病。

  精神科醫生:抑鬱症應及早求助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指出,青少年不滿就業欠缺機會,對前景充滿疑惑,長期處於有關環境下,有機會發展成為抑鬱徵狀。患者會有兩種極端情況,一類患者會出現自殘等向內發洩的情況,另一類則會透過激烈行為向外宣洩情緒。

  他續稱,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對大部分事情失去興趣。倘市民出現相關情況,並有失眠、胃口欠佳、思想及反應遲緩、疲倦乏力、思想負面或自殘念頭,已響起抑鬱症的警號,應及早向專家求助。(完)

【編輯:吳冠雄】
相關報道:
  • 研究發現:香港17成年人中有一人抑鬱
  • 霍英東孫子霍啟仁承認酒駕 疑患抑鬱症
  • 中國民航中南局長輕生系抑鬱所致 未現廉政問題
編輯推薦
  • •港府指最低工資實施首出薪日才見影響
  • •港迪士尼環保投入不菲 否認造成商業重壓
  • •香港公屋熟食檔需求增 研活化“冬菇亭”
  • •香港金管局總裁:港息口有上升壓力
  • •吳康民撰文談溫總會見:無談論特首候選
精彩圖片
  • 組圖:溫家寶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舉行會談

  • 組圖:全球最大型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開幕

  • 組圖: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夜色多姿採

記者特稿
  • •利比亞戰場從空中到地面
  • •中美再度開啟人權對話
  • •馬英九表沉痛促查事故原因
  • •藍綠人選確定 "雙英"對決展開
  • •內地近期或出房地產新調控政策
熱門專題
  • •菲律賓人質案研訊
  • •"賭王"何鴻燊分產風波
  • •莫斯科機場恐怖襲擊
  • •胡錦濤主席訪美

關于我們 | 中通社叢書 | 銷售|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國務院港澳辦 | 香港中聯辦 | 駐港公署 |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紫荊網 | 文匯報 | 大公報 | 香港商報
HONG KONG CHINA NEWS AGENCY 22/F., Eastern Central Plaza, 3 Yiu Hing Road, Shau Kei Wan,Hong Kong.
Tel: (+852) 28561919 Fax: (+852) 25647453